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万科暴雷倒数!美元债跌至 44 美分,中国房地产危机再爆发
彭博社 11 月 26 日报导,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准备迎接中国万科股份有限公司可能出现的更严峻危机。万科曾是中国最大的开发商,如今成为衡量中国艰难遏制房地产困境的风向标。其 2027 年到期的美元债本周成交价跌至 44 美分以下的「困境价位」,为今年 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万科美元债崩盘至 44 美分困境价位
(来源:彭博社)
本周万科在信用市场大幅下挫,其 2027 年到期的美元债于 11 月 25 日创纪录下跌 12 美分后,11 月 26 日继续走低,最新成交价跌至 44 美分以下的「困境价位」,为今年 1 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万科的境内债券同样下跌,显示投资者对这家曾经的中国房地产龙头企业信心正在全面崩溃。
困境价位通常指债券价格跌至面值的 50 美分以下,这个水平意味着市场认为违约风险极高。44 美分的价格显示,投资者预期万科即使不完全违约,也可能进行大规模债务重组,债权人将面临巨额损失。2027 年到期的债券距离到期还有约两年时间,但价格已经跌至如此低位,反映出市场对万科短期流动性和中期偿债能力的极度悲观。
过去一个月,该债券已下跌逾 40%,这种跌幅在投资级债券市场极为罕见,通常只有在企业面临破产或重大违约事件时才会出现。万科暴雷的担忧正在从可能性转变为高概率事件,而这对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将产生连锁反应。
万科债券崩盘时间轴
11 月初:2027 年美元债价格约 70 美分,市场仍存希望
11 月中旬:前董事长辛杰辞职,深圳地铁释出收紧借款信号,债券开始加速下跌
11 月 25 日:单日暴跌 12 美分,创纪录跌幅
11 月 26 日:继续走低至 44 美分以下,触及困境价位
42 亿美元救命钱为何救不了万科
总部位于南方城市深圳的万科,长期以来被视为观察政府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立场的重要标杆。其最大股东、国有的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向这家现金紧张的开发商提供了约 300 亿元人民币(约 42 亿美元)的股东借款——这一关键资金来源帮助万科在今年迄今偿还债券并避免了违约。
然而,这条「生命线」自上月以来就颇受质疑。当时,前董事长辛杰辞职,而国资背景的大股东也释放出对万科收紧借款条件的信号。辛杰的辞职本身就是一个重大警讯,作为长期掌舵者,他的离开可能意味着对公司前景失去信心,或是与大股东在救助策略上出现重大分歧。
深圳地铁收紧借款条件更是直接打击了市场信心。作为国资背景的大股东,深圳地铁过去一年多来持续为万科提供流动性支持,市场普遍认为这代表了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然而,当这个最重要的支持者开始犹豫时,意味着即使是国资也开始质疑继续救助的合理性。这种态度转变使得「政府兜底」的预期破灭,投资者自然选择用脚投票。
根据彭博的测算,约有 134 亿元人民币的境内债券将在明年 6 月底之前到期或进入回售选择期。这一规模远高于万科依据最新协议可从深圳地铁集团获得的尚未动用贷款额度。简单的算术就能说明问题:即使深圳地铁愿意继续提供支持,其能提供的资金也无法覆盖即将到期的债务规模。这种流动性缺口是万科暴雷风险不断上升的根本原因。
12 月双重债务到期成万科生死关
万科下个月将面临迫在眉睫的考验,因为两只境内债即将到期:一只规模为 20 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和一只 37 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分别将于 12 月 15 日和 12 月 28 日到期。这两笔债务总计 57 亿元人民币,虽然在万科庞大的债务结构中并非最大笔,但其象征意义远超金额本身。
12 月中下旬正值中国农历年前的关键时期,市场流动性通常较为紧张。若万科在此时无法顺利兑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其他即将到期的债务信心。更重要的是,这两笔债务的处理方式将为明年 6 月前到期的 134 亿元人民币债务树立先例。
如果公司提出展期这两只债券,可能会在争取足够债权人支持方面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根据债券募集说明书,任何展期方案都需要每只债券至少 90% 的持有人投票赞成才能通过。这个门槛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极难达成,因为债券价格已经跌至困境水平,许多持有人可能更倾向于直接诉讼或强制执行,而非接受展期方案。
90% 的投票门槛是中国债券市场的标准设定,旨在保护债权人权益。然而,在危机时刻,这个高门槛反而可能成为重组的障碍。若万科无法获得足够支持通过展期,将被迫以现金偿还或宣布技术性违约。以当前的流动性状况,前者几乎不可能,后者将触发交叉违约条款,导致其他债务的加速到期。
中国房地产救市政策力度不足引发质疑
彭博社指出,万科的困境凸显出中国政策制定者面临的更广泛挑战:一方面要努力重振因开发商违约创纪录而受挫的住房市场,另一方面又要避免陷入对单个房企的救助泥潭。知情人士上周表示,中国正在考虑推出新的稳楼市措施,例如补贴新发放按揭贷款的利息成本。对投资者而言,这些措施若能落地可谓正当其时:尽管过去一年已出台一系列宽松政策,新房销售仍在持续下滑。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已经从个别企业危机演变为系统性风险。过去三年,恒大、碧桂园等多家大型开发商相继陷入债务危机,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几乎崩溃。政府虽然出台了降低首付比例、降低房贷利率、放宽限购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但需求端的疲软依然持续。新房销售的持续下滑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面临的不仅是流动性问题,更是深层次的供需失衡。
在努力降低债务问题冲击的同时,当局也在对借款人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根据中国媒体报导,金融监管部门正在加大对债券市场违规行为的检查力度,重点关注与债务违约相关的信息披露缺失问题,尤其是在房地产行业。这种监管加强虽然有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但在当前的危机环境下,也可能加速问题企业的暴露。
万科暴雷若真的发生,其影响将远超企业本身。作为曾经的中国最大开发商和国资背景企业,万科的倒下将彻底打破「国资兜底」的市场预期。这种心理防线的崩溃,可能引发其他国资背景房企的连锁反应,因为投资者将重新评估所有被认为「有政府支持」的企业。中国房地产危机可能因此进入新的更严峻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