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股联动:Web3项目的新“壳”口

过去一年,越来越多Web3项目,开始“走进”传统金融市场。不是走IPO那条慢车道,而是走借壳、并购这条资本捷径。无论是Conflux通过港股上市公司领航医药注入核心资产,还是Tron借壳纳斯达克的小市值公司SRM Entertainment改名“Tron Inc.”,再到Sui推动美股公司配置巨额SUI代币做财库管理,这一轮币圈项目的“股市路径”值得细看。

所谓“币股联动”,本质上就是Web3项目借助传统资本市场,完成一种新的估值兑现方式。一边是代币市场热度升温,一边是股票市场借题材讲新故事,在项目方、上市公司和二级市场资金三方的共振下,形成短期内币价与股价的同步暴涨。以Tron为例,借壳消息发布后,SRM股价三日内上涨超300%,而TRX代币也在消息刺激下创下年内高点。

但币股联动并不只是资本运作游戏。从项目方的角度,这是一种现实选择。Web3行业正在进入“合规时代”,项目要想从模糊地带走出来,除了技术和生态,法律身份和融资能力也变得至关重要。借壳上市,意味着获得一个被监管认可的“壳”,在法律结构上完成对传统市场的对接;同时,也为融资打开更大空间,从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到财务报表上的代币储备,传统工具被重新启用。

Conflux是一个典型例子。通过港股壳公司注入核心区块链资产,既是合规落地的尝试,也是香港“Web3友好政策”窗口下的一次博弈。Tron的做法则更激进,在SEC暂停对创始人诉讼的空档期完成借壳,还申请10亿美元融资用于增持TRX。与此同时,Sui则另辟蹊径——直接注资入股,由Sui基金会及其早期投资方共同出资,场外从Sui基金会手中购买了超过7600万枚SUI代币,推动上市公司直接持币,完成了合法的“上市+持币”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联动模式正从头部公链,蔓延到更多中小项目和传统上市公司。一方面是项目方寻求更稳的身份和更多的钱,另一方面是很多主营业务乏力的公司,也在积极讲述区块链、AI、Web3的故事寻找新估值锚点。香港市场、美股市场都开始出现密集的此类合作消息。

但理性来看,币股联动更像是一种结构性的市场试验。它的成功,不只是股价上涨和融资到账,更在于项目是否能真正用好这套传统资本工具,走向商业可持续的合规路径。如果只是通过壳公司把币价推一轮,最终还是会被市场看穿。

对于监管机构而言,这也是观察Web3行业合规化进程的新窗口。借壳虽避开了部分监管门槛,但一旦涉及公众融资、重大信息披露、代币财务报表计价等问题,新的监管讨论迟早会到来。而如何平衡好创新与合规,或许正是这一轮Web3行业“进城”的核心议题

TRX-1.24%
SUI1.91%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