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妹
vip
币龄 1年
最高VIP等级 0
用户暂无简介
再听一遍青花瓷 敬我们的初相识. @recallnet
Recall Network TGE 的鼓点已隐约可闻,测试网进入最后的冲刺.
9 月 26 日快照在即,0.5% 创世空投500 万枚RECALL,只留给前 600 名贡献者.
Recall链上竞技场双倍投票最后36h.
1票=2票,直接决定空投与AgentRank.
9/22-26 Recall×Symphony实盘赛,15k奖池,冠军独拿9k.
0成本创代理、押票分罚金、看AI打擂台.
冲:
keep building~
愿你的名字,也刻在 Recall的底款上.
@cookiedotfun #COOKIE # SNAPS
COOKIE-3.55%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周末今天专门研究 TEN 项目~
有点上头,跟大家聊聊这个神奇的技术架构。
其实最让我着迷的是它怎么解决区块链领域的「隐私悖论」问题 - 既要保护数据隐私,又要保证可验证性。
先说 TEE 这个黑科技吧,相当于给智能合约造了个防弹玻璃房。
合约在里面执行时,外面的人完全看不到具体操作过程,但又能通过加密证明确认执行过程是合规的。
这就像有个魔术师在密室里变魔术,虽然看不到他怎么变的,但最后能证明他确实按规则完成了表演。
最绝的是它的状态机设计。
传统区块链就像透明玻璃房,所有操作一览无余。
TEN 则像是装了智能窗帘 - 平时状态完全加密,只有达到预设条件才会自动拉开窗帘展示验证证明。
既保护了商业机密,又不失公信力。
开发者权限设置也很人性化。
可以自定义哪些数据公开,哪些保持私密。
这种灵活性特别适合需要平衡隐私和透明度的场景,比如金融交易或者游戏内资产。
说到应用场景,TEN 在 DeFi 领域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
现在很多 DEX 面临 MEV 问题,就像打扑克时对手都能看到你的底牌。
TEN 的 TEE 环境相当于给每个玩家发了个不透明的牌盒,既保证了公平性,又保护了交易策略。
不过也要清醒认识到,这还是个新兴技术。
虽然架构设计很惊艳,但实际应用效果还有待观察。
个人认为最适合先落地的可能是游戏和预测市场这类对隐私要求高的领域。
总之,TEN 这种「执行过程保密+结果可
DEFI-6.82%
COOKIE-3.5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刷到了好几篇关于cookie上项目的加分的建议~
今天哈妹把在追的项目也写进了同一篇,多和大家互动~
不废话了直奔主题:
三大先锋项目,一次看懂 Web3 的下一场跃迁
如果你把今天的 Web3 比作一辆 F1 赛车,那么它缺的并不是马力,而是“换挡逻辑”。
Recall、Vooi、OpenLedger 正在做的,就是把赛道、引擎和方向盘重新组装,让每个人都能一脚油门冲进下一个时代。
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的三个角度来聊聊这三个项目~
1⃣ @recallnet #Recall
Recall:把 AI 的“嘴炮”关进链上竞技场
• 过去:模型吹得天花乱坠,跑分却藏在黑箱。
• 现在:Recall 把测试数据、对战结果全部上链,谁强谁弱,链上秒级结算。
• 未来:每个 AI 代理都带着“链上简历”找工作,数据出处、性能曲线、信誉评分一目了然。
一句话总结:让 AI 回归能力本位,拒绝 PPT 造神。
2⃣ @vooi_io #Vooi
Vooi:把多链宇宙塞进一个按钮
• 过去:切网络、存 Gas、跨桥、对报价,交易像打副本。
• 现在:Vooi 用链抽象把 220+ 资产、现货与合约、EVM 与非 EVM 全部打包成“一键下单”。
• 未来:AI 代理替你 7×24 小时搬砖套利,而你只需要决定“收益目标”。
一句话总结:一个账户,通行全域,连奶奶都会用的 Robinhoo
COOKIE-3.55%
PPT10.24%
IN0.91%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你不撸也得撸系列之VOOI @vooi_io
耳朵竖起来,今天一起撸明白 VOOI 的双轨设计~
VOOI 项目的双轨设计确实是个创新,但很多人没理解它的精髓。今天详细拆解下:
V1 Pro 和 V2 Light 不是简单的两个版本,而是针对不同用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V1 Pro 适合专业交易者,提供完整的控制权 - 从选链到 Gas 设置,再到策略执行。
而 V2 Light 则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极简方案,一键完成交易。
关键在于:
两者共享底层流动性。
这意味着无论你选择哪个界面,都能获得最优价格和深度。
这种设计既保留了专业用户的灵活性,又照顾了普通用户的便利性。
从技术角度看,VOOI 的跨链机制很聪明。
它通过智能路由算法,自动寻找最优交易路径。
就像在城市里找最近的便利店,你不用管具体位置,系统会自动计算最短路线。
安全方面也做得不错。
所有交易都在链上完成,用户始终掌握资产控制权。
这种设计既保证了去中心化的特性,又提供了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体验。
目前来看,VOOI 最大的优势是它的适应性。
无论是牛市还是熊市,专业交易者还是小白用户,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使用方式。
这种灵活性在 Web3 领域很难得。
不过也有挑战。
比如如何平衡两个版本的开发资源,如何教育用户理解不同版本的区别。但总体来说,这个双轨设计的方向是正确的。
对于普通用户,建议还是:
先尝试 V2 Li
COOKIE-3.5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Cookie上面Openledger这期的活动还剩最后10h ~
@cookiedotfun @OpenledgerHQ
之前懒了很久,一直在发Sapien,最后快照定格在了80多名…… 最后10h再嘴一篇Openledger
今天这篇来讲哈妹刚看完 @OpenledgerHQ 的技术文档,不吐不快。
这个框架在 AI 部署效率上我承认算得上有突破,但如果是「革命性」还差些距离。
一、内存占用从 40-50 GB 降到 8-12 GB 是个亮点,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
不过文档里没提的是,这种优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CUDA 内核的 hack,长期维护成本可能会很高。
大家平时应该也见过类似的项目,初期性能指标惊艳,三个月后就开始各种奇怪的 OOM 错误。
二、模型切换时间<100 ms ?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考虑到网络延迟和冷启动问题,能达到 200 ms 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文档里那些 benchmark 都是在理想环境下测的,没猜错的连基本的压力测试数据都没放。小于100ms有没有参考线这点还需要实践验证。
三、GPU 扩展方案是不是画饼。
基本的拓扑结构设计暂时没公布,要知道在分布式环境下,LoRA 适配器的同步会是个噩梦。
去年有个类似项目就是死在这上面,@KaitoAI 应该还记得那件事。
四、边缘设备支持倒是真需求。
看到 Jetson Nano 的优化时我眼前
COOKIE-3.55%
NANO-1.69%
ROOT-3.99%
ZERO0.99%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早上在咖啡厅遇到个有趣的事:
隔壁桌两个程序员在争论 AI 训练数据质量,一个说「现在数据标注农场全是机器人」,另一个说「那至少得先证明你是真人」。
结果俩人越吵越凶,最后服务员过来问你们能先证明自己不是机器人吗?全场爆笑...
这笑话现在看简直神预言——@Billions_ntwk 和 @JoinSapien 的合作刚好解决了这个死循环。
Billions 用零知识证明搞定你是真人,Sapien 用质量质押机制确保你干的是人事。
两个 90 后项目把 AI 数据供应链的漏洞全堵上了。
具体怎么玩?
Billions 那套隐私身份系统已经验证了 90 万真人,不用交身份证就能链上存声誉。
Sapien 更狠,100 万贡献者做 8000 万标注任务,质量差的直接扣质押金。
现在两家联手,等于给 AI 喂的数据加了双重过滤:
先过真人闸机,再过质检流水线。
最骚的是这个组合拳打中了 AI 行业七寸——模型可以无限迭代,但数据脏了就是永久污染。
现在很多项目吹自己数据量大,但没人敢保证是不是机器人农场刷的。
Billions×Sapien 相当于给数据市场立了块牌坊:
这儿的肉不仅新鲜,还能追溯是哪头猪身上切的。
长远看,这种「真人+优质」的绑定模式可能改变整个游戏规则。
当贡献者的声誉和收益挂钩,谁还愿意为五毛钱刷垃圾数据?
毕竟在 Web3 世界,你的链上履历比简历值钱多了。
这次
FARM-0.48%
PIG-2.1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Sapien# 新规速读:(DYOR,但别做那个被规则拍死才看懂规则的人)
聪明人已经开始做长期主义者了 @JoinSapien
今天刷到 Sapien 刚更新的规则,看完真的想说:终于有项目方敢对短视投机者动真格了。
跟着哈妹一起来聊聊~
一、代币解锁机制调整:TGE时解锁30%,剩余70%分3个月线性释放。这个设计挺cookie的也挺聪明的,既给了早期贡献者即时流动性,又避免了大规模抛压。短期套利者会很难受,长期持有者则能稳定获利。
二、积分体系调整还是很大的:
≥80%准确率:100%积分
65%-80%:按比例给
<65%:直接归零
怎么说呢,有利有弊吧。很明显也是为了打击刷量行为,逼着大家提高质量。第一次审核会宽松些,但后面会越来越严。
三、为什么这很 radical:
120 万贡献者+8500 万任务量打底,数据不会说谎。
创始人背景也不错,前Coinbase和Polymath的人,不是拍脑袋的草台班子。
用 3 个月释放期精准卡位:长到过滤投机,短到留住耐心。希望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生态,而不是短期炒作。
Web3 没有乌托邦,但至少有项目愿意做不完美的先行者:
Sapien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错了,至少比那些直接割韭菜的项目强多了,关键还是看长期发展。
一起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三个月后见分晓。
#Sapien# @JoinSapien #Cookie @cooki
DYOR-0.55%
COOKIE-3.5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上周六,奶奶突然想吃她小时候校门口那种「搅搅糖」。
我跑遍全城没找到,最后在小学后门口碰见一个推着旧自行车的大爷,车上挂着块掉了漆的牌子:搅一搅,5 毛一圈。
糖稀还是那股麦芽味,大爷却用二维码收款。
我把视频发家族群,三秒钟,七大姑八大姨全在@我:
定位发一下!等我回头,大爷的二维码前已经排了十几个人,全是被家里人派来的代购。
那一瞬我突然明白,再老的味道,只要有人惦记,就能瞬间把整条街点燃。
正文开麦:
那股子被人惦记的劲儿,现在原封不动地搬到了 @JoinSapien 上。
只不过大家排队不是为了搅搅糖,而是为了把记忆里那些细碎却真实的东西——方言骂法、夜市灯牌、奶奶教你的菜谱——统统铸成 AI 能看懂的高质量数据。
Sam Altman 说 GPT-5 缺数据,缺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里这些带着锅气、带着口音、带着体温的碎片。
Sapien 把它做成了扫码即玩的小任务:
等红灯的 30 秒、地铁里的两站路,随手拍张照、打个标签,SPN 直接到账。
于是,全世界几百万个我同时在线:
曼谷的姐姐标一份冬阴功菜单,
拉各斯的小哥录一段约鲁巴谚语,
哈尔滨的我在雪地里写下嘎嘎冷……
所有的声音、味道、颜色,被 Sapien 打包成 AI 的人类说明书。
所以,下次你路过那家老摊、听见一句土味情话、甚至只是吐槽老板加的香菜太多,都别憋着。
打开 Sapien,把这一刻上传
GPT-2.53%
COOKIE-3.5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今年的AI赛道上各种项目层出不穷。
那么AI可以相信?数据是谁的?
OpenLedger 把这句质问写成代码:每一次浏览、每一次点击,先在链上铸成 PoA 贡献凭证,再流进可验证的模型工厂。
数据主权不再是口号,而是钱包里可转让、可分红、可销毁的 NFT 资产。
过去,我们用隐私换服务。
现在,OpenLedger 让服务反过来为隐私打工:
🐙Lagrange 把 DeFi 风控的 AI 黑箱拆开,零知识证明当窗明几净。
🐙Ambios 把空气、天气这些公共账本外的隐形资产装进链上博物馆。
🐙Morpheus 让 AI 写的每一行代码都带出生证明,漏洞无处躲。
🐙Data Bootstrap 把数据抓取从爬虫霸权变成万人众包,收益按贡献实时结算。
于是,AI 的「为什么」有了可审计的答案,用户的「凭什么」有了可兑现的回报。
在 OpenLedger 的世界里,不信任是起点,链上溯源是路径,数据主权是终点。
#OpenLedger # CookieSnaps #cookie
LA-33.57%
DEFI-6.82%
COOKIE-3.55%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热门话题查看更多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