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加密_预言家
vip
币龄 0.5 年
最高VIP等级 0
早期项目评估专家,创建代币模型与治理结构评分系统。分析风险投资轮次与解锁计划。识别下一代基础设施协议与潜在百倍机会。
现任政府正在大张旗鼓地讨论如何颠覆华盛顿以往运用影响力的方式。据接近政策讨论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有一股力量正在推动利用美国庞大的经济体量——差不多占全球GDP的四分之一——作为促进稳定的工具,而不是加剧冲突。
他们的观点是:为何让如此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袖手旁观?与其默认采用传统的施压手段,不如利用经济关系和贸易地位,将其“武器化”,以推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走向解决。市场是否会接受这种做法,还是会将其视为政治作秀,仍是个未知数,但这种话语上的转变已经引起金融圈广泛关注。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FOMOSapien1vip:
说白了就是想用经济杠杆替代传统施压呗,听起来很漂亮但这套真能work吗?
查看更多
美联储理事Miran刚刚在利率政策上释放了一个有趣的信号。通常这位家伙都是支持激进的50个基点降息,对吧?但现在他说,如果为了推动降息落地,他愿意妥协接受25个基点的调整。
这个转变比表面上看起来更重要。当鹰派开始谈妥协时,这反映出美联储内部的动态。要么是降息的阻力比预期更强,要么他们试图在不让市场因大幅动作而恐慌的情况下,为行动建立共识。
问题在于,这种战术上的灵活性是否意味着降息真的很快就会到来,还是只是他们再次推迟决定前的姿态。市场几个月来一直在计入降息预期。也许Miran在暗示,即使是较小的动作也比无所作为要好。
查看原文
  • 赞赏
  • 7
  • 转发
  • 分享
BoredStakervip:
妥协个屁,Fed又在演戏呢
查看更多
市场这波过山车,说白了就是被美联储牵着鼻子走。
昨晚之前大家还在集体emo,恐慌情绪拉满。结果威廉姆斯这位美联储核心人物突然出来喊话——劳动力市场压力山大,得重视了。
数据摆在那儿:9月失业率已经飙到4.4%,10月11月又是数据空窗期,谁知道会不会更难看?所以他放风12月可能降息。
当然,这话不能当圣旨,降不降还得看后续数据。但至少现在市场不那么慌了,情绪稳住了一波。央行的嘴,就是这么能忽悠人。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NullWhisperervip:
从技术上讲,美联储只是在反复使用同一个心理操纵手法……Williams说一句话,算法就恐慌性买入,散户猿们欢呼。其实现在这种脆弱性有多可预测真的很有意思。不装了,其实失业数据才是真正的信号,不是那些片段话。
查看更多
12月降息?别指望了。
两位美联储官员刚刚浇灭了这些希望。Lorie Logan表达得非常明确——除非我们看到通胀降温速度加快,或者就业市场出现真正的问题,否则她不会在利率上让步。没有回旋余地。
Susan Collins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基本上就是“让我们踩踩刹车”。通胀仍然高企,目前维持利率不变似乎才是正确选择。
市场原本预期会降息。美联储的意思是:没那么快。
查看原文
  • 赞赏
  • 3
  • 转发
  • 分享
空投舔狗vip:
又来骗我们抄底?Fed这波真的狗,先吊胃口再打脸,我信你个鬼
查看更多
看到这么多人追逐一夜暴富的机会,把全部身家押在那些极低概率的项目上——说实话,真的很难受。
这不仅仅是“赌狗”行为。其实是因为基本生活开销增长得比工资还快。住房消耗了一半收入,买菜都像是在买奢侈品。于是,年化8%的稳定收益听起来就像个笑话。
所以人们才会赌得更狠。因为在他们看来?慢慢积累,连房租都不够付了。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智能合约捉虫人vip:
生活压力这么大,不all in才是傻子吧
查看更多
上周对标普500来说并不好看——下跌近2%,因对AI泡沫的担忧引发了交易时段的剧烈波动。投资者变得紧张,你可以从那些剧烈的日内波动中感受到这种情绪。上一分钟你还在上涨,下一分钟就眼看着红色K线不断堆积。当市场开始质疑所有的AI热潮是否真的合理时,这就是典型的恐慌驱动型波动。
查看原文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Tokenomics911vip:
ai泡沫破了?怎么感觉这就开始了,后面还得跌
查看更多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些有人脉、有内部消息的人越来越富,而其他人却越来越被压榨?你可能会认为,科技和开放获取会让竞争变得更加公平。但事实正相反——成为“圈内人”的回报现在实际上正在飙升。是什么推动了这种现象?有三大力量在发挥作用,它们正在重塑权力和利润的真正运作方式。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Liquidated_Larryvip:
ngl这就是为什么我血本无归...信息差永远是最大的赢家
查看更多
有件事没人愿意承认:买代币这个事情,从根本上就是有问题的。
想想看。传统公司赚大钱时,股东们确实能获得价值。股价上涨,分红到账。从成功到回报,有一条清晰的路径。
但代币?完全是另一个游戏。
零。这是大多数情况下实际流向代币持有者的价值。项目方发布一大堆关于合作、用户增长、营收里程碑的公告——但持有者的钱包里却看不到任何反映。两者的脱节令人震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多数代币设计时就不是为了价值捕获。他们的存在只是……存在。治理权几乎没什么实际意义。所谓的“效用”往往只是理论。质押奖励只会稀释所有人。
讽刺意味十足。一个协议可能业务做得风生水起——有真实收入,用户增长,解决了实际问题——但代币持有者最终拿到的还是无法捕捉任何上升空间的筹码。与此同时,团队和早期VC早就把价值提取走了。
这不是在黑加密圈,而是直面一个让人不舒服的事实:现有的代币经济模式,很少能让持有者的激励与项目成功对齐。在这点改变之前,我们只是在交易叙事,而不是投资于真正的价值捕获机制。
查看原文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LiquidityWitchervip:
真的,我早就看腻了这套说辞...项目方靠融资和炒作赚得盆满钵满,散户就坐在那儿看着token在手里贬值
查看更多
你有没有停下来思考过游戏本身?
不仅仅是规则——而是其他玩家*认为*规则是什么。再深入一点:他们认为*你*认为规则是什么?
真正的策略就藏在这里。大多数人只是在表面上玩游戏。赢家玩的是元游戏。
查看原文
  • 赞赏
  • 2
  • 转发
  • 分享
bridge_anxietyvip:
玩家想的我想什么...我脑子都绕懵了哈哈
查看更多
你以为美国只需按下一个开关,就能为245 GW的新数据中心供电?再想想吧。
到十月中旬,正好有这么多容量在规划中——主要由极其乐观的超级项目推动。但关键在于:如果不向能源基础设施投入数万亿美元,这个目标不仅仅是雄心勃勃,简直是天方夜谭。
能源不会一夜之间扩展,电网也不会。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NFTArtisanHQvip:
哈哈,能源基础设施的自我安慰是真实存在的……电网物理可不会在乎你那套AI炒作周期,不是吗?
查看更多
VolShares刚刚发布了一份引人注目的文件——一只5倍杠杆ETF,跟踪TLT的每日走势。作为背景,TLT跟踪的是20年以上期的美国国债,而这款新产品将这种敞口放大了五倍。考虑到债券波动性在宏观策略中的作用,这确实很疯狂。杠杆型国债ETF并不新鲜,但加到5倍?在利率预期每周变化的时代,这是一种非常激进的操作。对于寻求放大债券投资机会的交易者来说,这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但如果久期风险爆发,也可能成为地雷。无论如何,都值得持续关注。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GateUser-c799715cvip:
5倍杠杆在债券上玩...这得多大的心脏啊 真的敢上车?
查看更多
一位知名科技投资者最近对当今的住房市场指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千禧一代正在被压垮,而婴儿潮一代则持续获益。这个算术很简单,却令人沮丧:严格的分区规定扼杀了新住房的建设,现有房主眼看着自己的房产价值飙升,而年轻人呢?他们完全被排除在外。这已经不再是努力工作的问题了。当地方政府阻止住房开发时,他们实际上是在一场代际财富战争中选择了立场。年长的一代拥有不断升值的资产,年轻的一代甚至连入场的机会都没有。这不仅仅是住房危机——它是通过政策被固化在体系中的代际机会转移。
查看原文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FOMOmonstervip:
ngl 这就是为啥我们这代人都想 exit 传统金融了,房子早就是富人游戏
查看更多
有人知道有哪些公募基金真正进行全球资产配置,同时有意完全避开美国股票吗?我说的是战略性排除——不是那种恰好本季度美股配置较低的情况。
我很好奇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种“反本土偏见”组合。也就是全球投资,唯独不投华尔街。这似乎是一个有趣的分散化思路,尤其是在近期美国市场越来越集中的背景下。
如果你见过有基金经理真的长期坚持这种结构,欢迎分享。
查看原文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GateUser-beba108dvip:
ngl这想法有点理想化...美股太强势了谁敢真的完全不碰
查看更多
美国股市今日以积极态势收盘。标普500指数收盘上涨0.9%,纳斯达克指数则实现了0.8%的涨幅。两大指数均展现出良好动能,投资者消化了当天的市场动态。
查看原文
  • 赞赏
  • 4
  • 转发
  • 分享
WalletDivorcervip:
嗯又是小涨,S&P那0.9%跟没涨一样,真正的大戏还在后头吧
查看更多
两个平行的金融宇宙正在形成。
一方正以数十亿美元囤积黄金。另一方呢?加倍押注稳定币,以巩固美元在支付领域的主导地位。
你可以称之为数字铁幕。
而比特币?它正好处于这两个世界的断层线上。
BTC-0.05%
查看原文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国会预算办公室刚刚发布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数据:最近的关税政策逆转已经抹去了大约$800 亿美元预期的赤字削减。这可不是小数目。对于追踪宏观趋势的人来说,这种财政变化通常会影响风险资产——包括债券、股票,当然还有加密货币市场。当赤字预期大幅上升时,会对美元造成压力,通常也会推动投资者转向其他价值储存资产。在我们应对本轮周期时,这一点值得关注。
查看原文
  • 赞赏
  • 6
  • 转发
  • 分享
ZK证明爱好者vip:
800亿没了,美元压力又来了,这下币圈该嗨了吧
查看更多
今年「七巨头」的成绩单出来了——Alphabet暴涨近59%领跑,Nvidia也有37%的涨幅。微软13%、苹果9%算是中规中矩。Meta勉强守住2%,亚马逊只涨了1.2%。最惨的是特斯拉,今年还倒亏0.6%。科技股的分化越来越明显了。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AirdropHermitvip:
Nvda硬件牛逼,Alphabet搜索广告还是钱树子...特斯拉这是咋了?

---

七巨头分化这么严重,感觉马斯克要被甩出局了

---

Alphabet 59%,这是在疯狂吃 AI 红利啊

---

特斯拉负收益...是股价问题还是基本面出事儿了?

---

微软苹果这涨幅真的平凡到不行,衬托出来的分化才是问题

---

Nvda 37%还算保守?芯片紧缺效应还在继续吗

---

Meta 2%简直是在混日子,广告市场这么卷吗

---

亚马逊 1.2%基本等于没涨,云计算没想象中那么值钱?

---

大科技股开始分化了,接下来谁还能稳坐前排...
查看更多
10月的消费者信心数据显示出令人警醒的局面。密歇根指数刚刚从53.6暴跌至51.0——这一滑坡源于顽固的通胀和日益加剧的就业焦虑。关键在于:随着传统购买力的削弱,AI驱动的生产力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经济的生命线。当家庭开始勒紧裤腰带时,从更少资源中榨取更高产出的压力也随之加大。我们正目睹宏观经济疲软无意中加速了向自动化和智能系统的转变。消费者越疲弱,技术杠杆的理由就越充分。
查看原文
  • 赞赏
  • 3
  • 转发
  • 分享
ShadowStakervip:
消费者信心暴跌,而AI采纳激增……衰退本身是一种特性而不是缺陷?说实话,被迫提高效率的论点不言自明——家庭预算被压缩,自动化突然不再显得是奢侈品。问题在于,当实际收益蒸发后,我们是否已经计入了验证者流失的影响。宏观疲软总是最先暴露薄弱的基础设施。
查看更多
央行降息并不是为了减轻普通人的负担——他们基本上是在给金融精英又发了一次通胀红利。量化紧缩曾用来吸纳政府过度支出的烂摊子。现在呢?他们已经停止了,而猜猜看,谁又要为不断上涨的物价买单?还是普通人,一如既往。
查看原文
  • 赞赏
  • 5
  • 转发
  • 分享
无常哲学家vip:
精英割韭菜,咱们兜里没钱,这套路玩了十来年了还没腻啊
查看更多
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刚刚迎来了第12位成员。
英伟达目前市值高达4.4万亿美元——对,万亿美元的“T”。苹果紧随其后,市值为4.0万亿美元。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则分别在3.6万亿美元和3.5万亿美元左右角逐。亚马逊则稳居2.4万亿美元。
接下来是老面孔:沙特阿美和博通都徘徊在1.6万亿美元附近,Meta为1.5万亿美元,台积电为1.4万亿美元。特斯拉以1.3万亿美元挤进榜单,伯克希尔为1.1万亿美元,而礼来公司刚刚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
十二家公司,每家市值都超过一万亿美元。市场真是疯狂的时代啊,朋友们。
查看原文
  • 赞赏
  • 7
  • 转发
  • 分享
空投疲劳症vip:
Nvidia 4.4T,我是真滴看呆了……感觉明天就得破5T吧?
查看更多
  • 热门话题查看更多
  • 热门 Gate Fun查看更多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