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下载 APP
qrCode
更多下载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微策略创办人回击 MSCI 重分类威胁:我们不是 ETF,是比特币资本创新者

随着指数供应商 MSCI 传出可能将 MicroStrategy(微策略)重分类为投资公司或类 ETF 企业,该公司执行董事长 Michael Saylor 火速于周五公开反击,强调微策略仍是一家拥有明确营运模式与创新精神的软体公司。市场分析师警告,若重分类成真,可能引发高达 90 亿美元的指数基金被迫抛售潮。对此,专家更提出,MSCI 的动作是防堵金融工程「套利轮回」,将可能进一步影响 DAT 公司。

(摩根大通:MSCI 指数可能踢出微策略,或引发近百亿美元资金外流)

MSCI 可能动刀分类,市场担忧资金潮逆转

根据市场消息,MSCI 正考虑重新定义微策略的公司性质,理由是其比特币资产占比过高,加上不断进行与加密货币相关的资本操作。若微策略不再被视为传统营运企业,将可能被移出如 MSCI World 与 MSCI USA 等广受追踪的指数,牵动大量被动型基金的配置策略,可能迫使这些机构抛售持股,对股价造成重大影响。

Saylor:我们是比特币资本公司,不是被动型工具

Saylor 随即在 X 上发布详尽贴文串,强调微策略并非「被动基金、控股公司或指数工具」,而是结合企业分析软体与数位资产策略的双核心企业。他指出,微策略的软体事业仍稳健运作,年营收约 5 亿美元,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企业比特币持有者,目前持币价值已突破 200 亿美元。

创新金融操作为何不能算「营运行为」?

Saylor 更进一步列出 2025 年度的重大资本市场操作,反驳微策略是「被动工具」的说法,包括:

发行 5 次 比特币支持的公开证券,总名目金额达 77 亿美元

推出创新产品 $STRC,一种与比特币表现挂钩的可变利率优先股

持续开发可转债与混合金融商品,用于支持比特币储备策略

「这些行动都显示我们是积极的资本市场创新者。」Michael Saylor 表示。

他强调,微策略正在「工程设计」新的金融工具,连接传统金融与数位资产两个世界,与 ETF 的被动性质截然不同。

投资人观望,股价今年已下挫 43%

尽管 Saylor 表现出强硬姿态,微策略股价仍受市场情绪影响,周五中午下跌约 3%。MSTR 今年以来已经下跌 43%。

过去涨幅主要受惠于比特币价格突破 10 万美元,以及公司高杠杆策略所放大的涨幅效应。

分析师对 MSCI 的潜在重分类仍存在歧见。部分人认为微策略实质上已成为「内嵌软体部门的比特币 ETF」,另一些人则称赞 Saylor 的策略为企业金融领域的重大创新,为股东创造了数十亿美元的价值。

坚持 HODL 战略:持币 25 万个,从未出售

截至 2025 年 11 月 22 日,微策略持有超过 64 万个比特币,平均买入成本约为 74,433 美元/个。自 2020 年启动比特币储备策略以来,公司从未出售过一颗比特币,并多次重申会「永远持有」。

Saylor 在推文结尾再度展现不妥协立场:「指数方法可以改,我们的信念不会变。我们会持续打造比特币货币网络,不论外界怎么标签我们。」

专家观点:MSCI 的动作是防堵金融工程「套利轮回」

针对此次潜在的重分类事件,加密产业研究员余哲安提出更深层的观察角度。他认为,MSCI 的考量其实不只是在评估微策略是否仍属于营运公司,更是在防止一种透过指数机制套利的「金融飞轮」模式。

余哲安指出,像 MicroStrategy 这类被称为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ies,数位资产金库) 的公司,本质上正在运用一种自我强化的策略:先发债买币,进而推升股价,随后因股价上涨被纳入各大指数,逼使被动资金买入,进一步推升价格,形成一种类似「炒币循环」的资本操作。

「这些 DAT 公司实际上是伪装成股票的高杠杆基金,」余哲安说。「MSCI 原本承诺提供具生产力的企业组合,却被迫纳入这类高波动加密资产仓库,导致全球退休基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他们的炒币游戏提供流动性。」

他进一步强调,这并不是对加密货币的打压,而是对现行「营运公司」与「资产持有公司」分类标准的一次必要修正。若 MSCI 将微策略重分类,极可能引发其他指数公司跟进,进一步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对此类企业的定义与评价方式。

这篇文章 微策略创办人回击 MSCI 重分类威胁:我们不是 ETF,是比特币资本创新者 最早出现于 链新闻 ABMedia。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