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 如何落地传统企业?三种路径全拆解:确权、支付与融资

robot
摘要生成中

确权存证、支付与融资,以新能源为例拆解三条 RWA 路径的价值、边界与风险。本文源自 Pharos Research 所着文章,由 PA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中国监管重拳!路透:北京叫停中资券商「在港RWA代币化业务」,再现一国两制监管冲突 ) (背景补充:RWA 如何助力 DeFi 突破次元壁?让加密货币走向外循环 ) R WA(Real World Asset,真实世界资产上链)并非全新的概念,但近期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在美国监管风向转变和香港政策支持的推动下,相关实践不断涌现,既包括美国国债、股票、FOF 等金融资产的通证化,也涵盖各类实物资产的上链探索。 据 DefiLlama 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 15 日全球 RWA 链上锁定价值(TVL)已达 157 亿美元,较 2024 年 1 月增长 279%。真正有价值的 RWA,并不只是把现有金融产品搬到链上,而是将区块链能力深度嵌入传统行业的真实业务,实现数据可信、流程自动与融资创新的融合。 本文将介绍传统企业 RWA 落地的三种路径:路径一侧重确权存证(不发行代币),路径二发行代币但不涉及证券属性(支付/储值用途),路径三发行具证券属性的代币(融资/收益型)。 下文以新能源行业为例,拆解传统企业实施 RWA 的三种路径,展示区块链如何提升传统业务的数据可信度、结算效率和融资空间,帮助读者理解其差异、选择适合方案并预判其中风险。 01 背景与痛点:为什么现在谈 RWA RWA 并非新概念,区块链兴起初期,已经有人尝试将房地产、股权等资产数位化、代币化,但受制于技术和法规,当时影响有限。近年随着监管态度演变和技术成熟,RWA 重新成为焦点。例如,DeFi 项目 MakerDAO 在 2019 年以现实资产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支撑其稳定币 DAI。2023 年末,BlackRock 透过以太坊将其短期美债基金份额代币化,投资人持有代币即可实时获取国债收益。这标志着传统大机构开始拥抱 RWA 理念,将高流动性的传统金融资产(国债、货币基金)引入链上生态。另一方面,非金融领域的 RWA 探索也在展开,例如供应链应收帐款、碳信用、智慧财产权等资产的数据上链和交易流转。 总体来看,RWA 的发展正从「概念验证—监管试点—政策框架成形」迈向合规落地。RWA 的监管尚无单独立法,各国多是将其纳入既有金融框架下管理:若代币具证券属性,则按证券法监管;若涉及支付与结算,则落在支付和稳定币法规之内。在美国,机构主导的代币化基金份额、债券发行均按证券法规处理,联准会系统的 Project Cedar 等仍属结算沙盒。香港自 2025 年起实施《稳定币条例》,同时透过 Project Ensemble 沙盒探索包括新能源收益权在内的 RWA 用例。欧盟则在 MiCA 框架下管理稳定币和加密服务商,而对证券型 RWA,继续适用 MiFID II 等既有资本市场法规。 传统行业的痛点为 RWA 提供了用武之地。长期以来,实体资产交易和融资面临权属不清、流程低效、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以新能源为例,光伏电站的收益权缺乏透明登记与流转平台,导致尽调困难、资产难以及时变现。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特性,能够清晰确权、留痕可查并支持自动结算,缓解资讯不对称并提升效率。在供应链金融中,若合同与质押状态链上共享,也能降低一物多押等欺诈风险。 跨境支付亦是痛点。透过 SWIFT 汇款往往需数日、经多家中介且费用高昂,透明度低;而链上支付工具可以 7×24 小时即时到帐,几分钟完成清算,成本不足 1 美元,对依赖全球供应链的新能源企业极具吸引力。 从监管和审计角度,传统融资中的数据真实性和透明度不足。RWA 则透过可验证数据与链上披露,让每笔资产转让、收益分配可被穿透审计,兼顾信任与效率。 同时,全球金融与科技公司正加快布局:花旗、渣打探索代币化结算,蚂蚁集团推出面向机构的 RWA 链 Jovay;香港等地设立牌照制度与沙盒试点,监管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总体而言,合规+创新成为 RWA 主旋律。传统企业的痛点与区块链优势形成供需匹配,政策松绑则点燃了新一轮实践热情。 02 传统行业实施 RWA 的三种路径 RWA 并不等于发币募资,传统行业企业实施 RWA,可以根据是否发行代币及代币属性,分为三种模式路径,以下将逐一定义并分析每种路径的应用场景、价值与局限。 2.1 路径一:确权/存证型 RWA(不发币) 这一路径在不发行可流通代币的情况下,将区块链作为「确权存证」工具嵌入业务流程。企业并不直接透过发行通证来融资,而是利用链上杂凑存证、时间戳和分散式帐本,对实物或数据资产进行确权登记、状态记录和可信流转。 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房地产领域将产权登记同步到区块链,防范「一房二卖」等产权纠纷;工业设备领域透过物联网传感器将设备运营数据(如光伏电站发电量、充电桩使用时长)即时上链,确保资产状态透明、防止设备被挪作他用;数据要素领域将数据的采集、存证和确权过程全程上链,明确数据资产的归属和使用权。 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路径一的典型做法如:将新能源电站的发电量数据、碳减排量证明等上链存证,形成权威可信的数位记录库。这些数据证据可供金融机构核验,从而提升碳交易、绿色贷款审核的效率和可信度。 案例:新加坡绿色金融数据存证(MAS Project Greenprint)[2]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于 2021 年启动 Project Greenprint,旨在透过区块链与 API 技术提升 ESG 与绿色金融数据的透明度。该项目下的 ESGenome 平台支持企业披露 ESG 数据,并透过链上杂凑进行存证,确保资讯不可篡改、可追溯。与此同时,新加坡能源局(EMA)与 SP Group 推出了可再生能源证书(REC)平台,企业可在平台上完成绿电证书的购买、转让和注销,相关凭证会被上链存证,用于满足碳减排合规和绿色贷款核验需求。透过这种方式,新加坡实现...

DAI-0.06%
ETH-0.65%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