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ORTALS、Alpha交易赛、空投活动或Launchpool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00 枚 PORTALS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关详情:
Alpha交易赛:参与即有机会赢奖励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动:领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获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参与方式:
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PORTALS 或相关活动(Alpha交易赛 / 空投 / Launchpool) 相关
内容不少于 80 字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300 PORTALS
🥈 二等奖(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奖(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项:
解析HIP-4:Hyperliquid 与 Kalshi 强强联手重塑链上预测市场
最近的 Hyperliquid 可谓是动作频频,前有允许任何人创建永俗合约市场的 HIP-3,后有引发热议的稳定币竞标,而现在,他们又抛出了一个重磅提案——HIP-4,准备正式进军预测市场。
这不仅仅是增加一个新功能那么简单,背后是 Hyperliquid 从一个单纯的永续合约交易所,向更底层、更模块化的金融基础设施演变的宏大野心。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浅出地看看,HIP-4 到底是什么,它想做什么,以及它将如何搅动预测市场的格局。
Hyperliquid 结盟 Kalshi
Hyperliquid 已经是链上永续合约领域的绝对王者,占据了近 80% 的市场份额。但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项目来说,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HIP-4 就是他们迈出的关键一步。
HIP-4 提案最有趣的一点是,它的作者之一 John Wang 来自 Kalshi——一个在美国受到 CFTC 严格监管的中心化预测市场。2025年8月,Kalshi 高调聘请 Crypto KOL John Wang 作为其 Head of Crypto。HIP-4横跨去中心化投资机构和中心化预测市场从业者的作者阵容颇为耐人寻味,毕竟传统竞争对手合作撰写方案的情况并不多见。作为美国合规预测市场的重要玩家,Kalshi 此次参与 HIP-4 撰写,暗示该提案并非为了在预测市场领域“颠覆”现有玩家,反而体现出某种合作或差异化共存的思路:
两者一拍即合。Kalshi 可以利用 Hyperliquid 的技术设施,高效地进入去中心化世界,触达全球用户;而 Hyperliquid 则通过与 Kalshi 的合作,获得了宝贵的合规、信誉背书和专业的市场运营商,避免了早期出现大量低质量市场的问题。
架构革新:为什么需要专门的“事件永续合约”?
你可能会问,既然 HIP-3 已经可以让用户“无许可”地创建永续合约了,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它来做预测市场呢?答案是:技术上行不通。
标准永续合约的“水土不服”
标准的永续合约有两个核心机制,这让它无法适用于预测市场:
“事件永续合约”的量身定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HIP-4 引入了一种全新的产品:“事件永续合约”,它做了几个关键的创新:
对比分析:HIP-4 vs. Polymarket
进入预测市场,Hyperliquid 不可避免地要与目前的领头羊 Polymarket 进行竞争。但 Hyperliquid 并没有选择模仿,而是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差异化道路。
精英策展 vs. 自由放任
这是两者最核心的区别。
协议捕获价值 vs. 用户体验至上
简单来说,Polymarket 走的是典型的 Web2 增长路线——烧钱换市场,而 Hyperliquid 从第一天起就致力于打造一个加密原生的、可持续的经济体。
释放潜力:1+1+1 > 3 的高级玩法
将多种金融工具置于同一个账户和保证金系统之下,极大地降低了交易者的操作复杂性和资本摩擦。交易者可以无缝地在不同产品之间调动资金和风险敞口,从而构建出更精细、更高效的投资组合。这种可组合性是 Hyperliquid 相对于专业化预测市场平台的核心优势。
策略一:对冲事件驱动的波动风险
这是最直观的应用场景之一,即利用预测市场作为对冲特定事件风险的精准工具。
情景:一位交易者持有价值 100,000 美元的 XYZ 代币永续合约多头头寸。他预期在即将举行的行业大会上,XYZ 项目方会发布重大利好消息。然而,如果届时发布的消息不及预期,代币价格可能面临大幅下跌,这构成了显著的“事件风险”。
在 Hyperliquid 上的策略:该交易者可以同时在“事件永续合约”市场上买入“否”(NO)合约的份额,该市场的主题为:“XYZ 是否会在今日收盘前宣布与 MegaCorp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这份“否”合约的功能就如同一个针对该特定利好事件的保险。
优势:与通过做空相关性资产等传统方式对冲相比,这种方法更直接、更精准,且资本效率更高,因为它直接对冲了驱动价格波动的核心事件本身。
策略二:永续合约与预测市场间的基差交易
对于更成熟的量化交易者,统一平台提供了进行跨市场套利和相对价值交易的机会。
情景:一个事件永续合约市场的主题是:“ETH/BTC 汇率是否会在月底前高于 0.06?”,其“是”(YES)合约的当前价格为 $0.70,这意味着市场隐含了 70% 的发生概率。与此同时,平台上的 ETH/USD 和 BTC/USD 永续合约市场也正常交易。
在 Hyperliquid 上的策略:一位量化分析师通过自己的模型判断,月底 ETH/BTC 汇率高于 0.06 的真实概率只有 60%,他认为市场对这一事件的定价(70%)过高。他可以构建一个相对价值交易来捕捉这 10% 的“概率价差”:
盈利来源:通过上述操作,该交易者对 ETH/BTC 的实际汇率走势保持中性,但他做空了市场的“事件溢价”或“隐含概率”。只要预测市场的价格最终向他认为的更合理的 60% 概率收敛,或者事件最终没有发生(价格归零),他就能从中获利。这种策略的本质是交易“观点”与“市场共识”之间的差异。
给HIP-4唱反调
HIP-4 的前景光明,但也并非一片坦途,它仍面临着几个关键挑战。
手续费悖论
前文提到,Polymarket 到目前为止仍然免收手续费。这一点之前只解释为 Polymarket 通过“免费”策略吸引用户,但实际上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考量。这是因为在预测市场中,一个选项的价格理论上就是市场认为这个选项最后成真的概率。引入交易手续费,就是引入交易摩擦,导致选项价格与市场预测概率相偏离。预测市场的一大功能就是用直观的价格将市场对未来的预测反映出来,而引入交易费之后,这个功能就被大大削弱了。
比如,理想情况下 Yes 和 No 概率之和应为 100%。Polymarket 没有手续费,并且通过套利机制为 YES token 和 NO token 的价格引入约束,使得以上结论成立。大多数情况下,Polymarket 中 YES token 与 NO token 的价格之和能够非常接近 1。
但是,HIP-4 中的预测市场是由市场构建者通过质押 100 万 HYPE(现价值约 5800 万美元)才换来的“特权经营权”,其目的就是从中获得 50% 的手续费收入。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用户交易行为,使得 HIP-4 中的价格偏离市场的预测概率。
例如,因为考虑交易成本,Hyperliquid 市场中 Yes+No 之和可能小于 $1(买一手 Yes 和一手 No 要付双份手续费)。虽然手续费很小,但在流动性不足时可能出现较明显的交易死区。例如某市场真实概率为 50%,Polymarket 上 YES 与 No 选项的价格都贴合 0.50,但 Hyperliquid 上可能 Yes=0.48,No=0.49,二者相加只有 0.97,那 0.03 的差距就相当于隐含了 3% 的庄家抽成。这不利于价格发现的准确性,也损害了用户体验。
给价格添加约束
刚才提到,对于预测市场,核心机制是如何确保 YES 与 NO 两种结果的概率总和恒等于 100%,等价于保证 Yes token 价格与 No Token 价格之和等于 1。
Polymarket 实现该机制的基石是通过一套套利机制:
但是在 HIP-4 的提案中,却没有类似内容,我们无法得知 HIP-4 将如何约束 YES token 与 NO token 的价格。再加上 HIP-4 中的预测市场大概率会收取手续费,这为 HIP-4 中的选项价格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市场预期,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
当前机制限制协同潜力
有些读者可能对笔者在上一章所描述的Hyperliquid“现货、期货、预测:1+1+1>3”的美好愿景感到欢欣鼓舞,可惜,这里笔者不得不泼一盆冷水:在当前Hyperliquid的“保证金”体制下,尽管在永续市场内部,Hyperliquid支持Cross-Margin,但是现货、期货、未来的预测这三大产品线之间还是彼此隔离的,以上“1+1+1>3”的协同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
这意味着虽然表面上三类产品在同一平台,实质上用户仍需分别管理仓位和资金。
这样的隔离设计在初期出于稳健考虑是可以理解的,但也限制了跨市场协同策略的威力。用户如果想用预测市场对冲合约仓位,必须时刻手动调整两个账户资金,麻烦且有延迟。由此可见,Hyperliquid内部仍有不少基础功能需要完善,在完全实现三大产品线融会贯通之前,预测市场业务带来的协同效应会打折扣。
利薄、人少、事多
总之,即使 HIP-4 通过,其真正上线时间很可能在 2026 年以后,属于中长期规划。对急于扩张到链上的 Kalshi 来说,这算是“远水难解近渴”,短期内他们仍无法通过 HIP-4 满足去中心化市场的需求。相应地,Polymarket 在可预见的未来地位依然稳固,至少明年不会感受到来自 Hyperliquid 的直接威胁。等到 HIP-4 的预测市场产品成熟之时,Polymarket 或已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或推出自身代币形成新的护城河。
结语:一场精心布局的博弈
总而言之,HIP-4 是中心化的预测市场巨头 Kalshi 与 DEX 巨头 Hyperliquid 的一次“强强联手”的结盟。
这场博弈的成败,将取决于 Hyperliquid 能否用其技术优势和优质体验,来克服流动性分散和成本较高的固有挑战。如果成功,它不仅将为自身开辟巨大的新市场,更将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范例:DeFi 协议如何从单一应用走向平台化,以及传统金融机构如何与去中心化世界融合。市场将是这场实验最终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