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妹
vip
幣齡 1年
最高等級 0
用戶暫無簡介
再聽一遍青花瓷 敬我們的初相識. @recallnet
Recall Network TGE 的鼓點已隱約可聞,測試網進入最後的衝刺.
9 月 26 日快照在即,0.5% 創世空投500 萬枚RECALL,只留給前 600 名貢獻者.
Recall鏈上競技場雙倍投票最後36h.
1票=2票,直接決定空投與AgentRank.
9/22-26 Recall×Symphony實盤賽,15k獎池,冠軍獨拿9k.
0成本創代理、押票分罰金、看AI打擂臺.
衝:
keep building~
願你的名字,也刻在 Recall的底款上.
@cookiedotfun #COOKIE # SNAPS
COOKIE-3.55%
查看原文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周末今天專門研究 TEN 項目~
有點上頭,跟大家聊聊這個神奇的技術架構。
其實最讓我着迷的是它怎麼解決區塊鏈領域的「隱私悖論」問題 - 既要保護數據隱私,又要保證可驗證性。
先說 TEE 這個黑科技吧,相當於給智能合約造了個防彈玻璃房。
合約在裏面執行時,外面的人完全看不到具體操作過程,但又能通過加密證明確認執行過程是合規的。
這就像有個魔術師在密室裏變魔術,雖然看不到他怎麼變的,但最後能證明他確實按規則完成了表演。
最絕的是它的狀態機設計。
傳統區塊鏈就像透明玻璃房,所有操作一覽無餘。
TEN 則像是裝了智能窗簾 - 平時狀態完全加密,只有達到預設條件才會自動拉開窗簾展示驗證證明。
既保護了商業機密,又不失公信力。
開發者權限設置也很人性化。
可以自定義哪些數據公開,哪些保持私密。
這種靈活性特別適合需要平衡隱私和透明度的場景,比如金融交易或者遊戲內資產。
說到應用場景,TEN 在 DeFi 領域可能帶來革命性變化。
現在很多 DEX 面臨 MEV 問題,就像打撲克時對手都能看到你的底牌。
TEN 的 TEE 環境相當於給每個玩家發了個不透明的牌盒,既保證了公平性,又保護了交易策略。
不過也要清醒認識到,這還是個新興技術。
雖然架構設計很驚豔,但實際應用效果還有待觀察。
個人認爲最適合先落地的可能是遊戲和預測市場這類對隱私要求高的領域。
總之,TEN 這種「執行過程保密+結果可
DEFI-6.82%
COOKIE-3.5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刷到了好幾篇關於cookie上項目的加分的建議~
今天哈妹把在追的項目也寫進了同一篇,多和大家互動~
不廢話了直奔主題:
三大先鋒項目,一次看懂 Web3 的下一場躍遷
如果你把今天的 Web3 比作一輛 F1 賽車,那麼它缺的並不是馬力,而是“換擋邏輯”。
Recall、Vooi、OpenLedger 正在做的,就是把賽道、引擎和方向盤重新組裝,讓每個人都能一腳油門衝進下一個時代。
我們從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角度來聊聊這三個項目~
1⃣ @recallnet #Recall
Recall:把 AI 的“嘴炮”關進鏈上競技場
• 過去:模型吹得天花亂墜,跑分卻藏在黑箱。
• 現在:Recall 把測試數據、對戰結果全部上鏈,誰強誰弱,鏈上秒級結算。
• 未來:每個 AI 代理都帶着“鏈上簡歷”找工作,數據出處、性能曲線、信譽評分一目了然。
一句話總結:讓 AI 回歸能力本位,拒絕 PPT 造神。
2⃣ @vooi_io #Vooi
Vooi:把多鏈宇宙塞進一個按鈕
• 過去:切網路、存 Gas、跨橋、對報價,交易像打副本。
• 現在:Vooi 用鏈抽象把 220+ 資產、現貨與合約、EVM 與非 EVM 全部打包成“一鍵下單”。
• 未來:AI 代理替你 7×24 小時搬磚套利,而你只需要決定“收益目標”。
一句話總結:一個帳戶,通行全域,連奶奶都會用的 Robinhoo
COOKIE-3.55%
PPT10.24%
IN0.91%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你不擼也得擼系列之VOOI @vooi_io
耳朵豎起來,今天一起擼明白 VOOI 的雙軌設計~
VOOI 項目的雙軌設計確實是個創新,但很多人沒理解它的精髓。今天詳細拆解下:
V1 Pro 和 V2 Light 不是簡單的兩個版本,而是針對不同用戶需求的解決方案。
V1 Pro 適合專業交易者,提供完整的控制權 - 從選鏈到 Gas 設置,再到策略執行。
而 V2 Light 則是爲普通用戶設計的極簡方案,一鍵完成交易。
關鍵在於:
兩者共享底層流動性。
這意味着無論你選擇哪個界面,都能獲得最優價格和深度。
這種設計既保留了專業用戶的靈活性,又照顧了普通用戶的便利性。
從技術角度看,VOOI 的跨鏈機制很聰明。
它通過智能路由算法,自動尋找最優交易路徑。
就像在城市裏找最近的便利店,你不用管具體位置,系統會自動計算最短路線。
安全方面也做得不錯。
所有交易都在鏈上完成,用戶始終掌握資產控制權。
這種設計既保證了去中心化的特性,又提供了接近中心化交易所的體驗。
目前來看,VOOI 最大的優勢是它的適應性。
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專業交易者還是小白用戶,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使用方式。
這種靈活性在 Web3 領域很難得。
不過也有挑戰。
比如如何平衡兩個版本的開發資源,如何教育用戶理解不同版本的區別。但總體來說,這個雙軌設計的方向是正確的。
對於普通用戶,建議還是:
先嘗試 V2 Li
COOKIE-3.5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Cookie上面Openledger這期的活動還剩最後10h ~
@cookiedotfun @OpenledgerHQ
之前懶了很久,一直在發Sapien,最後快照定格在了80多名…… 最後10h再嘴一篇Openledger
今天這篇來講哈妹剛看完 @OpenledgerHQ 的技術文檔,不吐不快。
這個框架在 AI 部署效率上我承認算得上有突破,但如果是「革命性」還差些距離。
一、內存佔用從 40-50 GB 降到 8-12 GB 是個亮點,特別是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
不過文檔裏沒提的是,這種優化很大程度上依賴於 CUDA 內核的 hack,長期維護成本可能會很高。
大家平時應該也見過類似的項目,初期性能指標驚豔,三個月後就開始各種奇怪的 OOM 錯誤。
二、模型切換時間<100 ms ?
在實際生產環境中,考慮到網路延遲和冷啓動問題,能達到 200 ms 就已經謝天謝地了。
文檔裏那些 benchmark 都是在理想環境下測的,沒猜錯的連基本的壓力測試數據都沒放。小於100ms有沒有參考線這點還需要實踐驗證。
三、GPU 擴展方案是不是畫餅。
基本的拓撲結構設計暫時沒公布,要知道在分布式環境下,LoRA 適配器的同步會是個噩夢。
去年有個類似項目就是死在這上面,@KaitoAI 應該還記得那件事。
四、邊緣設備支持倒是真需求。
看到 Jetson Nano 的優化時我眼前
COOKIE-3.55%
NANO-1.69%
ROOT-3.99%
ZERO0.9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早上在咖啡廳遇到個有趣的事:
隔壁桌兩個程序員在爭論 AI 訓練數據質量,一個說「現在數據標注農場全是機器人」,另一個說「那至少得先證明你是真人」。
結果倆人越吵越兇,最後服務員過來問你們能先證明自己不是機器人嗎?全場爆笑...
這笑話現在看簡直神預言——@Billions_ntwk 和 @JoinSapien 的合作剛好解決了這個死循環。
Billions 用零知識證明搞定你是真人,Sapien 用質量質押機制確保你幹的是人事。
兩個 90 後項目把 AI 數據供應鏈的漏洞全堵上了。
具體怎麼玩?
Billions 那套隱私身分系統已經驗證了 90 萬真人,不用交身分證就能鏈上存聲譽。
Sapien 更狠,100 萬貢獻者做 8000 萬標注任務,質量差的直接扣質押金。
現在兩家聯手,等於給 AI 喂的數據加了雙重過濾:
先過真人閘機,再過質檢流水線。
最騷的是這個組合拳打中了 AI 行業七寸——模型可以無限迭代,但數據髒了就是永久污染。
現在很多項目吹自己數據量大,但沒人敢保證是不是機器人農場刷的。
Billions×Sapien 相當於給數據市場立了塊牌坊:
這兒的肉不僅新鮮,還能追溯是哪頭豬身上切的。
長遠看,這種「真人+優質」的綁定模式可能改變整個遊戲規則。
當貢獻者的聲譽和收益掛鉤,誰還願意爲五毛錢刷垃圾數據?
畢竟在 Web3 世界,你的鏈上履歷比簡歷值錢多了。
這次
FARM-0.48%
PIG-2.1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Sapien# 新規速讀:(DYOR,但別做那個被規則拍死才看懂規則的人)
聰明人已經開始做長期主義者了 @JoinSapien
今天刷到 Sapien 剛更新的規則,看完真的想說:終於有項目方敢對短視投機者動真格了。
跟着哈妹一起來聊聊~
一、代幣解鎖機制調整:TGE時解鎖30%,剩餘70%分3個月線性釋放。這個設計挺cookie的也挺聰明的,既給了早期貢獻者即時流動性,又避免了大規模拋壓。短期套利者會很難受,長期持有者則能穩定獲利。
二、積分體系調整還是很大的:
≥80%準確率:100%積分
65%-80%:按比例給
<65%:直接歸零
怎麼說呢,有利有弊吧。很明顯也是爲了打擊刷量行爲,逼着大家提高質量。第一次審核會寬松些,但後面會越來越嚴。
三、爲什麼這很 radical:
120 萬貢獻者+8500 萬任務量打底,數據不會說謊。
創始人背景也不錯,前Coinbase和Polymath的人,不是拍腦袋的草臺班子。
用 3 個月釋放期精準卡位:長到過濾投機,短到留住耐心。希望建立一個可持續的生態,而不是短期炒作。
Web3 沒有烏托邦,但至少有項目願意做不完美的先行者:
Sapien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不錯了,至少比那些直接割韭菜的項目強多了,關鍵還是看長期發展。
一起做第一個喫螃蟹的人,三個月後見分曉。
#Sapien# @JoinSapien #Cookie @cooki
DYOR-0.55%
COOKIE-3.5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上周六,奶奶突然想喫她小時候校門口那種「攪攪糖」。
我跑遍全城沒找到,最後在小學後門口碰見一個推着舊自行車的大爺,車上掛着塊掉了漆的牌子:攪一攪,5 毛一圈。
糖稀還是那股麥芽味,大爺卻用二維碼收款。
我把視頻發家族羣,三秒鍾,七大姑八大姨全在@我:
定位發一下!等我回頭,大爺的二維碼前已經排了十幾個人,全是被家裏人派來的代購。
那一瞬我突然明白,再老的味道,只要有人惦記,就能瞬間把整條街點燃。
正文開麥:
那股子被人惦記的勁兒,現在原封不動地搬到了 @JoinSapien 上。
只不過大家排隊不是爲了攪攪糖,而是爲了把記憶裏那些細碎卻真實的東西——方言罵法、夜市燈牌、奶奶教你的菜譜——統統鑄成 AI 能看懂的高質量數據。
Sam Altman 說 GPT-5 缺數據,缺的其實就是我們生活裏這些帶着鍋氣、帶着口音、帶着體溫的碎片。
Sapien 把它做成了掃碼即玩的小任務:
等紅燈的 30 秒、地鐵裏的兩站路,隨手拍張照、打個標籤,SPN 直接到帳。
於是,全世界幾百萬個我同時在線:
曼谷的姐姐標一份冬陰功菜單,
拉各斯的小哥錄一段約魯巴諺語,
哈爾濱的我在雪地裏寫下嘎嘎冷……
所有的聲音、味道、顏色,被 Sapien 打包成 AI 的人類說明書。
所以,下次你路過那家老攤、聽見一句土味情話、甚至只是吐槽老板加的香菜太多,都別憋着。
打開 Sapien,把這一刻上傳
GPT-2.53%
COOKIE-3.5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今年的AI賽道上各種項目層出不窮。
那麼AI可以相信?數據是誰的?
OpenLedger 把這句質問寫成代碼:每一次瀏覽、每一次點擊,先在鏈上鑄成 PoA 貢獻憑證,再流進可驗證的模型工廠。
數據主權不再是口號,而是錢包裏可轉讓、可分紅、可銷毀的 NFT 資產。
過去,我們用隱私換服務。
現在,OpenLedger 讓服務反過來爲隱私打工:
🐙Lagrange 把 DeFi 風控的 AI 黑箱拆開,零知識證明當窗明幾淨。
🐙Ambios 把空氣、天氣這些公共帳本外的隱形資產裝進鏈上博物館。
🐙Morpheus 讓 AI 寫的每一行代碼都帶出生證明,漏洞無處躲。
🐙Data Bootstrap 把數據抓取從爬蟲霸權變成萬人衆包,收益按貢獻實時結算。
於是,AI 的「爲什麼」有了可審計的答案,用戶的「憑什麼」有了可兌現的回報。
在 OpenLedger 的世界裏,不信任是起點,鏈上溯源是路徑,數據主權是終點。
#OpenLedger # CookieSnaps #cookie
LA-33.57%
DEFI-6.82%
COOKIE-3.55%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 熱門話題查看更多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