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馬斯克財富超 4 大加密幣總和!2035 兆富翁挑戰去中心化

馬斯克的淨資產預計將在 2035 年達到 1 兆美元,超過以太坊、USDT、XRP 和 BNB 目前市值的總和。特斯拉股東已批准一項薪酬方案,若該方案設定的里程碑目標全部達成,馬斯克持股比例將達 25%,按特斯拉 8.5 兆美元市值計算,僅其股份價值就約為 2.3 兆美元。

特斯拉薪酬方案:通往兆富翁的階梯

馬斯克薪酬方案通過

(來源:New York Times)

在 11 月 6 日召開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超過 75% 的投票支持了這項以期權為核心的多年期計劃。該計劃的薪酬發放設有明確前提:特斯拉需突破一系列營運與估值門檻,包括實現近 8.5 兆美元的市值,以及大規模部署自動駕駛技術與人形機器人。

若馬斯克的所有期權股份均歸屬並行權,在不考慮股權稀釋與融資影響的情況下,他的實際持股比例或達到 25% 左右。按特斯拉 8.5 兆美元市值計算,僅其 27% 的股份價值就約為 2.3 兆美元。特斯拉這一方案背後的數值邏輯,形成了一種反常的對比:單一個體的股權敞口,竟有可能超過四大主流山寨幣(ETH、USDT、XRP 和 BNB)目前市值總和。

截至 2025 年年中,SpaceX 在私人市場的估值已接近 3500 億美元,已有公開樂觀預測顯示,到 2030 年,該公司在國防與寬頻領域的估值將突破兆美元。關於 xAI 的融資傳言,估值區間在 750 億至 2000 億美元之間。綜合來看,這份期權方案的「收益凸性」,將馬斯克的個人財富與少數「非此即彼」的結果深度綁定,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自動駕駛計程車(Robotaxi)與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進展。

然而,這些目標的實現不僅受技術限制,更受政策制約。以加利福尼亞州為例,特斯拉目前僅持有加州機動車管理局(DMV)頒發的「帶安全駕駛員測試許可」,尚未獲得能開啟商業化營運的「無人駕駛測試與部署許可」。據加州政府記錄與路透社報導,打車服務的各階段推進,還需獲得加州公用事業委員會(CPUC)的單獨批准。

以太坊的兆美元挑戰:需突破 1 萬美元

目前,馬斯克的淨資產已超過任何單一山寨幣的市值。在加密貨幣領域,僅有比特幣的市值(超 2 兆美元)高於他的個人財富。市值排名第二的以太坊,近幾個月市值在 3900 億至 6000 億美元區間波動,當前約為 4000 億美元,比馬斯克的個人財富低約 1000 億美元。

若以太坊要在未來十年內超越馬斯克、率先突破 1 兆美元估值,在特斯拉市值不超過 3 兆美元的前提下,其價格需突破 1 萬美元。以下是三種情境分析:

1. 保守情境(馬斯克勉強達標)

特斯拉市值:3 兆美元

馬斯克 25% 股份:7500 億美元

SpaceX 估值:5000 億美元

xAI 估值:500-1000 億美元

總資產約:1.3-1.35 兆美元(扣除行權成本和稅費後可能不足 1 兆)

以太坊需求:價格達 5000 美元,市值約 6250 億美元(馬斯克勝出)

2. 基準情境(馬斯克穩定達標)

特斯拉市值:5 兆美元

馬斯克持股價值:1.25-1.45 兆美元

SpaceX 估值:1 兆美元

xAI 估值:2000 億美元

馬斯克淨資產:穩超 1 兆美元

以太坊需求:價格接近 1 萬美元,市值 1.2-1.25 兆美元(接近平手)

3. 樂觀情境(馬斯克大幅超越)

特斯拉市值:8.5 兆美元

馬斯克持股價值:2.1-2.3 兆美元

SpaceX 估值:2.5 兆美元

xAI 估值:5000 億美元

馬斯克總財富:達數兆美元級別

以太坊需求:價格需遠超 1.5 萬美元才能競爭(馬斯克大勝)

這種對比並非「個人英雄」與「技術協議」的較量,而是「股權期權收益」與「網路採用率」的競賽。加密貨幣要達到 1-2 兆美元規模,依賴的是採用率、吞吐量與資金流動;而創始人要累積 1 兆美元以上財富,依賴的則是少數技術突破與監管放行。

財富集中挑戰去中心化理念

當埃隆·馬斯克的身價突破兆美元大關時,這不僅僅是個人成功的標誌,更將預示著經濟史邁入新階段——在這個階段,個人影響力足以與主權國家匹敵。作為比特幣持有者,中本聰提出的「去中心化財富」與「金融民主化」願景被視為權力分散的藍圖,這一理念能降低價值體系對單一主體的依賴。然而,隨著資本、人工智慧與政策逐漸向馬斯克不斷擴張的商業帝國聚攏,他的崛起也揭示出我們偏離這一理念的程度之深。

「價值」的歸屬正再次走向集中,只不過這一次,掌控者並非政府或銀行,而是那些將技術轉化為槓桿工具的個人。有人認為,比特幣是私有財產最純粹的形態:不可沒收、無國界、完全由個人掌控。從這個角度看,中本聰或許不會將「兆富翁的出現」視為去中心化的失敗,而可能將其看作去中心化發展過程中合乎邏輯(儘管非預期)的結果。

從規模視角來看,Forbes 雜誌數據顯示,2025 年全球億萬富豪人數達到 3028 人,創歷史新高。而全球總人口約為 82.3 億,這意味著每 270 萬人中僅約 1 人能躋身億萬富豪行列。據瑞銀(UBS)估計,全球家庭財富總額為 450 兆美元,1 兆美元僅占其中的 0.22%。1 兆美元的個人財富,約相當於 1 億至 1.3 億名「中等財富水準成年人」的淨資產總和。

劍橋大學出版社發表的研究顯示,對超級富豪的崇拜,以及隨之而來的「菁英主義」觀念,會降低人們對財富再分配與累進稅制的支持——這種影響在低收入群體中同樣存在。政治學領域的長期研究表明,政策結果對富裕階層偏好的回應度,遠高於對普通公民偏好的回應度。

誰會贏得這場兆美元競賽?

最終,無論首個突破 1 兆美元的是個人還是網路,更重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希望賦予哪種體系以力量?是建立在個人野心之上的體系,還是基於集體認同與參與的體系?

人們可以讚賞馬斯克的執行力或技術創新,但無需推崇「富豪崇拜文化」——這種文化會削弱對財富再分配的支持,同時放大菁英階層對政策的影響力。

ETH-3.69%
XRP0.94%
BNB-1.5%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