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訊充斥的當代社會,戰爭早已不限於飛彈與軍隊。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普及,一場無聲的「認知戰」正悄悄展開。日本戰略學者奧山真司近日在「文藝春秋 Plus」的節目中,從介紹最新翻譯作品「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策略」開始談起,警告日本正面臨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各類資訊操弄,且多數民眾仍未察覺,他在節目中提到的幾起社會事件包括「沖繩要獨立」和「福島排放核污水」等新聞所造成的民眾恐慌與分化,都是日本社會正面臨被惡意社群媒體影響的案例。
奧山所翻譯的「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策略」一書的作者,是一位曾任職於以色列情報機構、具備實戰經驗的專家伊泰約納特。他創辦的公司專門應對社群媒體上的虛假訊息與資訊操作,其書中記錄了多起具體案例,讓人深感當代認知戰的滲透程度與複雜性。
專家警告:手機變成戰場,日本準備不足
奧山指出日本人平均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超過四小時,接受大量社群媒體訊息,卻忽視這些日常使用的工具已成為認知戰的媒介。他強調智慧型手機早已成為中俄等國展開資訊攻擊的前線,透過社群平台進行輿論操控,激化內部矛盾,削弱民主國家的決策能力,正是現代認知戰的關鍵戰略。
沖繩、福島與選舉成為日本社會被入侵的靶心
節目中,奧山舉出多個針對日本的實例,他認為境外勢力特別喜歡挑選比較偏遠地區像是北海道、沖繩等地,沖繩自古以來就充滿著各種歷史情仇,更容易被利用,其中,沖繩要獨立言論被外國勢力利用,以激化地方與中央的對立;福島處理水排放則被貼上「排放核廢料污染水」的標籤,引發國內外不實批評與抵制,導致日貨漁產銷量重挫。此外,選舉期間的網路操作也成為敵對勢力的重點目標。奧山指出,每逢政局重要轉折,社群媒體上便出現極端言論與情緒煽動,目的在於分裂民意、癱瘓政策執行,讓國家無法做出果斷決策。
網紅不是間諜也能成為「有用的資產工具」
常被貼上「間諜」標籤的網紅或言論人物,奧山提出另一層次的解析,他表示這些人不一定是受命行事的特務,但他們的行動實際上對境外勢力有利,這些人被視為好用的資產工具,他強調,在現代的認知戰中,只要言論能激起分裂與矛盾,即便動機是賺錢或博眼球,都可能被利用成為敵對勢力的「有利資產」。這不僅令人警惕,更顯示出資訊戰的滲透並非單一行為,而是潛藏於日常生活與輿論運作之中。
老人成為攻陷目標
奧山指出老人十分容易受新聞資訊影響,他認識一個長者因為網路陰謀論跟家人處得不好,關係越來越惡化,這些老人長期黏著在社群媒體上被灌輸假訊息,會忽然爆發一些意見與家人起衝突。
日本面臨最大挑戰的是準備仍不足
奧山也提到,日本社會長期受到戰後和平主義與資訊自由的影響,普遍對政府主導的訊息管理持保留態度,使得對抗認知戰的能力極為薄弱。「日本對於資訊戰的準備非常不足」,奧山直言。他指出,與台灣、新加坡等國相比,日本缺乏有效的民間事實查核與國家層級的對應策略,使假訊息與分裂言論得以肆意擴散。
如何應對認知戰?奧山的建議如下:
一、提升媒體素養:每個使用社群媒體的人,都應意識到自身可能成為資訊戰的參與者或傳播者。 二、警覺情緒煽動:當發現社群媒體中出現極端情緒或爭議話題時,應保持懷疑,思考背後是否存在操縱意圖。 三、建立制度性防衛機制:包括事實查核機構、公部門與媒體協力,以及提升對資訊來源的辨識能力。
不是「打仗」,卻比戰爭更難防
正如奧山在節目中所言:「我們並非在打傳統戰爭,但卻已深陷另一種戰爭。」認知戰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流血,卻能顛覆社會共識、摧毀民主制度的根基。而對抗這場戰爭的第一步為需要意識到我們正在被攻擊。
奥山真司介紹:
奥山真司 1972 年出生於橫濱市,地緣政治與戰略學者,擁有戰略學博士學位(Strategic Studies)。現任國際地緣政治研究所上席研究員,戰略研究學會編輯委員,日本克勞塞維茨學會理事。在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BA學士學位)著作包括「地緣政治:美國的全球戰略地圖」及其最新譯作「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戰略」。
這篇文章 日戰略學者奧山真司:認知作戰滲透分裂日本,多數民眾仍未察覺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12.9萬 熱度
4萬 熱度
2.4萬 熱度
17.1萬 熱度
3099 熱度
日戰略學者奧山真司:認知作戰滲透分裂日本,多數民眾仍未察覺
在資訊充斥的當代社會,戰爭早已不限於飛彈與軍隊。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社群媒體的普及,一場無聲的「認知戰」正悄悄展開。日本戰略學者奧山真司近日在「文藝春秋 Plus」的節目中,從介紹最新翻譯作品「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策略」開始談起,警告日本正面臨來自中國與俄羅斯等國的各類資訊操弄,且多數民眾仍未察覺,他在節目中提到的幾起社會事件包括「沖繩要獨立」和「福島排放核污水」等新聞所造成的民眾恐慌與分化,都是日本社會正面臨被惡意社群媒體影響的案例。
奧山所翻譯的「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策略」一書的作者,是一位曾任職於以色列情報機構、具備實戰經驗的專家伊泰約納特。他創辦的公司專門應對社群媒體上的虛假訊息與資訊操作,其書中記錄了多起具體案例,讓人深感當代認知戰的滲透程度與複雜性。
專家警告:手機變成戰場,日本準備不足
奧山指出日本人平均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超過四小時,接受大量社群媒體訊息,卻忽視這些日常使用的工具已成為認知戰的媒介。他強調智慧型手機早已成為中俄等國展開資訊攻擊的前線,透過社群平台進行輿論操控,激化內部矛盾,削弱民主國家的決策能力,正是現代認知戰的關鍵戰略。
沖繩、福島與選舉成為日本社會被入侵的靶心
節目中,奧山舉出多個針對日本的實例,他認為境外勢力特別喜歡挑選比較偏遠地區像是北海道、沖繩等地,沖繩自古以來就充滿著各種歷史情仇,更容易被利用,其中,沖繩要獨立言論被外國勢力利用,以激化地方與中央的對立;福島處理水排放則被貼上「排放核廢料污染水」的標籤,引發國內外不實批評與抵制,導致日貨漁產銷量重挫。此外,選舉期間的網路操作也成為敵對勢力的重點目標。奧山指出,每逢政局重要轉折,社群媒體上便出現極端言論與情緒煽動,目的在於分裂民意、癱瘓政策執行,讓國家無法做出果斷決策。
網紅不是間諜也能成為「有用的資產工具」
常被貼上「間諜」標籤的網紅或言論人物,奧山提出另一層次的解析,他表示這些人不一定是受命行事的特務,但他們的行動實際上對境外勢力有利,這些人被視為好用的資產工具,他強調,在現代的認知戰中,只要言論能激起分裂與矛盾,即便動機是賺錢或博眼球,都可能被利用成為敵對勢力的「有利資產」。這不僅令人警惕,更顯示出資訊戰的滲透並非單一行為,而是潛藏於日常生活與輿論運作之中。
老人成為攻陷目標
奧山指出老人十分容易受新聞資訊影響,他認識一個長者因為網路陰謀論跟家人處得不好,關係越來越惡化,這些老人長期黏著在社群媒體上被灌輸假訊息,會忽然爆發一些意見與家人起衝突。
日本面臨最大挑戰的是準備仍不足
奧山也提到,日本社會長期受到戰後和平主義與資訊自由的影響,普遍對政府主導的訊息管理持保留態度,使得對抗認知戰的能力極為薄弱。「日本對於資訊戰的準備非常不足」,奧山直言。他指出,與台灣、新加坡等國相比,日本缺乏有效的民間事實查核與國家層級的對應策略,使假訊息與分裂言論得以肆意擴散。
如何應對認知戰?奧山的建議如下:
一、提升媒體素養:每個使用社群媒體的人,都應意識到自身可能成為資訊戰的參與者或傳播者。 二、警覺情緒煽動:當發現社群媒體中出現極端情緒或爭議話題時,應保持懷疑,思考背後是否存在操縱意圖。 三、建立制度性防衛機制:包括事實查核機構、公部門與媒體協力,以及提升對資訊來源的辨識能力。
不是「打仗」,卻比戰爭更難防
正如奧山在節目中所言:「我們並非在打傳統戰爭,但卻已深陷另一種戰爭。」認知戰的可怕之處,在於它不流血,卻能顛覆社會共識、摧毀民主制度的根基。而對抗這場戰爭的第一步為需要意識到我們正在被攻擊。
奥山真司介紹:
奥山真司 1972 年出生於橫濱市,地緣政治與戰略學者,擁有戰略學博士學位(Strategic Studies)。現任國際地緣政治研究所上席研究員,戰略研究學會編輯委員,日本克勞塞維茨學會理事。在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BA學士學位)著作包括「地緣政治:美國的全球戰略地圖」及其最新譯作「認知戰:惡意社群媒體戰略」。
這篇文章 日戰略學者奧山真司:認知作戰滲透分裂日本,多數民眾仍未察覺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