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On|SBI 技術總監:會計準則不明確,穩定幣難以導入企業應用

robot
摘要生成中

日本金融集團 SBI Holdings 技術總監林革非於 9/2 FinTechON & AFA 峰會上,分享「穩定幣、供應鏈金融與資產上鏈」的發展脈絡,並指出全球金融基礎建設正在被重新定義。隨後林革非也表示,如果要讓企業真正採用穩定幣來取代傳統法幣支付,最大門檻不在技術,而在於會計準則與法規。

2018 起步到 2023 年雙重創舉

SBI 在 2018 年正式跨足加密資產現貨交易,並成立工程團隊全面投入,為進軍區塊鏈金融奠定基礎。時間來到 2023 年,SBI 一口氣端出兩項重大創舉:

推出日本唯一的「零手續費交易」(Zero Revolution),在日本投資圈引發震撼。

SBI 旗下大阪數位交易所 (Osaka Digital Exchange) 也開設日本第一個證券型代幣 (STO) 交易市場,讓資本市場正式走向上鏈新時代。

2024 牌照到手,2025 SBI 資產全面上鏈

2024 年 3 月,SBI 成功取得日本監管單位核准,成為全國第一家合法經營穩定幣兌換服務的金融機構,正式站上穩定幣市場的制高點。

時間來到 2025 年,SBI 宣布將所有線上服務全面上鏈,把傳統金融與 DeFi 整合成單一的數位金融生態系。林革非也補充,目前全球已有 265 億美元的資產上鏈,市場年成長率高達 72%,預估到 2030 年規模將擴大 15 倍。雖然仍處於初期階段,但增速相當驚人。

會計法規成穩定幣導入企業應用最大門檻

隨後話題轉到穩定幣時,林革非指出,若要讓企業真正採用穩定幣取代傳統法幣支付,關鍵不在技術,而在於會計準則與法規。他強調,就算是像 SBI 這樣具高度信譽的公司,本來就能吸引銀行或支付平台合作,但若要把股票或新型代幣進一步導入電商市場,雖然全球市場都會有興趣,卻仍繞不開「會計與法規」的核心挑戰。

林革非補充說,在企業真正導入之前,金融業內部就已先卡關,最大難題是會計準則仍不明確。他舉例,即便人民幣可能比銀行存款還安全,但大公司仍無法將其列為現金等值資產,結果只能讓企業小規模試用,而難以全面落實穩定幣的應用。

金管會與銀行公會已開始研議相關條文

對此,國泰金控資訊長吳建興表示,目前台灣金管會已請銀行公會研議相關條文,並推動虛擬資產服務專法。

假設立法順利,未來包含穩定幣在內的新制度才有望落地。金融界也認為,唯有法規、會計準則與財報原則同步建立,企業才敢放心擴大使用。

這篇文章 FinTechOn|SBI 技術總監:會計準則不明確,穩定幣難以導入企業應用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

ZERO4.71%
STO-1.32%
DEFI2.44%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