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 Tiger Research Reports 的 Jay Jo 對本文提供的建議與指導。
東南亞地區 GDP 總額已達 3.8 兆美元,人口 6,710 萬 [1][2],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擁有 4,400 萬網路用戶,持續推動數位化升級 [3]
在此區域經濟蓬勃發展下,錨定區域本幣或貨幣籃的非美元穩定幣與數位貨幣,已成為金融體系轉型新引擎。不僅降低美元依賴,亦提升跨境貿易效率,穩定區域結算,並推動多元化金融普惠。
本文將深入探討非美元穩定幣如何成為促進東南亞金融機構與政策制定高度融合及強韌發展的關鍵力量。
來源:https://dune.com/queries/5728202/9297229
自 2020 年 1 月以來,東南亞非美元穩定幣項目數量已從 2 個增至 2025 年的 8 個,主要受益於交易量暴增及多鏈技術導入。
2025 年第二季,東南亞非美元穩定幣總交易量高達 258,000 筆,其中新加坡元掛鉤穩定幣(以 XSGD 為代表)市占率 70.1%,印尼盾掛鉤穩定幣(IDRT/IDRX)佔 20.3%。此一數據反映區域經濟活躍及 監管政策支持 [4],穩定幣正逐步成為東南亞數位經濟核心。
來源:https://dune.com/embeds/5728202/9297229
過去四年,東南亞非美元穩定幣累積交易筆數超過 100 萬。EVM 鏈不斷推升市場佔有率。2025 年第二季,Avalanche(Avalanche)以 101,000 筆(佔 39.4%)居首,Polygon(Polygon)83,000 筆(佔 32.5%),Binance 智能鏈(BSC)28,000 筆(佔 10.9%)緊追其後。
Avalanche 的亮眼成績,主因於唯一穩定幣項目 XSGD。該幣錨定新加坡元,由 StraitsX 發行,且 StraitsX 已獲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之主要支付機構執照。
來源:https://dune.com/queries/5728541/9297706
自 2025 年第二季起,東南亞非美元穩定幣使用率跳升,活躍地址數突破 10,000 個;其中回流地址有 4,558 個,新進用戶地址 5,743 個。
來源:https://dune.com/queries/5728383/9297467
活躍地址相較於交易總量,更能反映用戶實質參與情形。2025 年第二季,Polygon(Polygon)以 9,700 個(39.2%)活躍地址居冠,Binance 智能鏈(BSC)6,500 個(23.1%),Avalanche(Avalanche)2,500 個(10.1%)。
須注意,「分鏈統計」視角下,同一地址於多鏈交易時會於各鏈分開統計,故總地址數高於排重後統計。
來源:https://dune.com/queries/5748360/9327460
2025 年第二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自第一季的 4,040 萬美元大幅下滑 66%,至 1,360 萬美元。Avalanche(Avalanche)佔 51%(6,900 萬美元)、Polygon(Polygon)33%(4,500 萬美元)、Ethereum(Ethereum)9%(1,200 萬美元);Avalanche 與 Polygon 表現尤為突出。資料顯示,市場趨勢正往高擴展性鏈平台發展。
來源:https://dune.com/queries/5748398/9327527
本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以本地貨幣計算的交易量達 1,320 萬美元,新加坡元穩定幣在東南亞非美元市場中居主導地位。新加坡元資產佔 93.1%(1,270 萬美元),菲律賓比索 3.9%(500 萬美元)、印尼盾 2.7%(360 萬美元),顯示新加坡元的領導地位。
東南亞區內貿易於 2023 年僅佔 22% [5],多以美元結算,平均產生 2 天延遲及高額費用 [6]。穩定幣若錨定在地貨幣,可望帶來近乎即時的結算並有效降低成本。東協 BAC 已導入本地貨幣結算的跨境 QR Code 支付,與穩定幣發行方合作可進一步壓低匯款成本與提升匯率效率 [7]。
東南亞有 2.6 億人口尚未充分或完全未能進入銀行體系 [8]。非美元穩定幣結合 GoPay、MoMo 等行動支付平台後,可望推廣低成本匯款與微型交易普及。
東南亞各國監管標準及政策差異大,對穩定幣發行及用戶構成挑戰。新加坡政策較為開放,但多數國家趨於嚴格,合規推廣難度上升 [4]
建議區域政策制定者協力建立統一監管框架,涵蓋發行許可、用戶保護與反洗錢(AML)合規,以強化市場信任與一致性。
穩定幣錨定本地貨幣,易受匯率波動影響,提升不穩定性與用戶信心疑慮。儲備不充足或透明度不足,風險更高。
建議各發行方確保充足且透明的儲備,並由獨立第三方定期審核,同時多元貨幣錨定有助分散波動風險。
2025 年第二季,東南亞非美元穩定幣市場由新加坡元掛鉤 XSGD 發行方領航,結合與 Grab 及阿里巴巴集團的合作快速擴展。全區覆蓋 8 條 EVM 鏈、8 家發行方及 5 種本地貨幣,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交易量達 1,360 萬美元,重心聚焦於 Avalanche 與新加坡元,較第一季 4,040 萬美元下降 66%。新加坡 MAS 積極推動穩定幣監管,印尼與馬來西亞也持續深化監管沙盒試驗。
非美元穩定幣有望加速推動東南亞跨境貿易與金融普惠發展。惟監管碎片化、貨幣波動、網路安全及數位基礎建設不均等挑戰仍待重點克服,方能實現永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