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原生客戶端 Bitcoin Core 在經歷 16 年發展後,完成首次公開的第三方安全審計。由開源技術改進基金會(OSTIF)委託資安公司 Quarkslab 執行,歷時約 100 個工作日,結果未發現任何重大漏洞,僅找到 2 個低嚴重性問題與 13 項建議。
(來源:Quarkslab)
比特幣原生客戶端 Bitcoin Core 在經歷了 16 年的發展後,終於迎來首次公開的第三方安全審計。根據開源技術改進基金會(OSTIF)的委託,資安公司 Quarkslab 對 Bitcoin Core 進行了全面的安全評估。這不僅是比特幣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為整個加密貨幣產業樹立了安全標準。
根據 OSTIF 與資助方 Brink 的說明,進行 Bitcoin Core 審計的核心目標,在於協助開發人員與廣大社群,進一步強化整個比特幣生態系統的安全性。作為承載數兆美元資產的網路,比特幣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球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技術社群最關心的議題。這次公開審計的決定,顯示比特幣開發團隊對系統安全的高度自信,以及對透明度的堅持。
為了建立對系統安全態勢的全面理解,審計團隊結合了靜態程式碼分析與動態測試兩種方式。靜態程式碼分析能夠在不執行程式的情況下檢查程式碼結構和邏輯,而動態測試則在實際運行環境中驗證系統行為。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確保了審計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在評估過程中,團隊不僅嚴格檢視了現有的測試技術,更在評估報告中提出多項新的驗證方法,判斷這個乘載著數兆美元資產的比特幣網路,是否堅若磐石。這種主動發現問題的態度,遠比被動防禦更能保障系統的長期安全。
本次審計工作的規模相當龐大,總計歷時約 100 個工作日,並平均分配為三個關鍵階段進行。這種結構化的審計方法確保了比特幣核心代碼的每個關鍵組件都經過了徹底檢查。
第一階段:手動程式碼審查 針對特定組件進行深度分析,專家們鎖定極為複雜的執行緒管理與交易驗證邏輯。這些是比特幣系統中最關鍵且最複雜的部分,任何錯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執行緒管理負責處理多個同時進行的操作,而交易驗證邏輯則確保每筆交易都符合比特幣協議的規則。
第二階段:動態測試 利用比特幣工作流程中,已投入生產的工具與框架進行動態測試。這個階段使用的是比特幣開發者日常使用的測試工具,確保審計結果能夠與實際運行環境高度相關。動態測試能夠發現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靜態分析中往往難以察覺。
第三階段:進階模糊測試 採用尚未或鮮少在程式碼庫中實驗的替代方法,進行進階的模糊測試(Fuzz testing)。模糊測試是一種自動化軟體測試技術,透過向程式輸入大量隨機或異常數據,來發現潛在的漏洞和錯誤。Quarkslab 團隊利用內部模糊測試工具與專業知識,開發針對區塊連接(block connections)與鏈重組(chain reorganizations)的專用模糊測試工具,並成功驗證之前未被觸及的程式碼路徑。
Quarkslab 指出,審計的首要目標是識別比特幣程式碼潛在的弱點或漏洞,但也不會只是單純地蓋上安全印章或認證,而是為了發現並修補可能的風險。這種態度確保了審計的客觀性和實質價值,而非流於形式的表面工作。
在歷經百日的嚴格檢視後,Quarkslab 團隊共找出 2 個低嚴重性的發現,以及 13 項資訊性建議。值得慶幸的是,根據 Bitcoin Core 嚴格的漏洞分類標準,這些發現均未對比特幣網路安全性,造成任何實質影響。這個結果對於一個運行了 16 年、承載數兆美元資產的系統來說,是非常出色的成績。
低嚴重性問題指的是不會導致資金損失、網路中斷或共識失敗的小型技術問題,通常只會在極端邊緣情況下出現。13 項資訊性建議則是針對程式碼品質、可維護性和最佳實踐的改進建議,這些建議雖然不涉及安全漏洞,但能夠提升比特幣代碼庫的整體質量。
這次審計還為 Bitcoin Core 的測試基礎設施帶來多個額外貢獻,包括一組能明顯改善現有測試覆蓋率的測試語料庫(test corpora)、一個用於在集成模糊測試環境中運行測試活動的 Docker 映像檔、一個基於比特幣追蹤點(tracepoints)的實驗性非回歸測試實用程式,以及提供結構化模糊測試(structured fuzzing)與差分模糊測試(differential fuzzing)等多種實驗性方法。這些工具和方法將持續為比特幣的安全測試提供價值。
完整報告內容,已經放在 Github 上公開,任何開發者或安全研究人員都可以查閱。這種透明度是開源軟體的核心價值,也是比特幣得以持續改進的關鍵。
這次的安全評估主要集中在 P2P 網路層,以及對共識或協議可用性影響最大的攻擊場景。P2P 網路層是比特幣節點之間通信的基礎,任何針對網路層的攻擊都可能導致網路分裂或拒絕服務。審計團隊特別關注了這些關鍵領域,確保比特幣網路能夠抵禦各種已知和潛在的攻擊手法。
目前來說,由 Brink 開發的快照模糊測試方法「Fuzzamoto」,被審計團隊認為是最具價值的發展路徑,有望在未來觸發更深層且複雜的潛在錯誤。Fuzzamoto 能夠捕獲比特幣網路在特定時間點的狀態快照,然後在這個快照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模糊測試,這種方法比傳統的從零開始測試更有效率,也更容易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Quarkslab 對安全審計的結論是:「Bitcoin Core 的架構、穩健性與整體成熟度反映其卓越的工作成果。」這個評價來自於一家專業的資安公司,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比特幣能夠在 16 年的發展過程中保持如此高的安全標準,得益於其開源社群的持續貢獻和嚴格的代碼審查流程。
Brink 也對此回應,強調這次評估並非終點,而是進一步確保比特幣安全使命中的一個檢查點。比特幣的安全工作是持續進行的,隨著技術環境的變化和新威脅的出現,定期的安全審計將成為常態。這次審計的成功經驗也為未來的審計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信任強化:第三方權威認證為機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提供了客觀的安全保證
標準樹立:為其他加密貨幣專案樹立了安全審計的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
技術貢獻:審計過程中開發的新測試工具和方法將持續提升比特幣安全性
這次歷史性的安全審計不僅證明了比特幣系統的穩健性,更為整個加密貨幣產業樹立了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典範。
43.36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10.01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45.12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90.75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27.16K درجة الشعبية
أول تدقيق علني للبيتكوين منذ 16 عامًا! اختبار لمدة 100 يوم بدون أي ثغرات كبيرة
比特幣原生客戶端 Bitcoin Core 在經歷 16 年發展後,完成首次公開的第三方安全審計。由開源技術改進基金會(OSTIF)委託資安公司 Quarkslab 執行,歷時約 100 個工作日,結果未發現任何重大漏洞,僅找到 2 個低嚴重性問題與 13 項建議。
比特幣生態系統首次公開安全審計的歷史意義
(來源:Quarkslab)
比特幣原生客戶端 Bitcoin Core 在經歷了 16 年的發展後,終於迎來首次公開的第三方安全審計。根據開源技術改進基金會(OSTIF)的委託,資安公司 Quarkslab 對 Bitcoin Core 進行了全面的安全評估。這不僅是比特幣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更為整個加密貨幣產業樹立了安全標準。
根據 OSTIF 與資助方 Brink 的說明,進行 Bitcoin Core 審計的核心目標,在於協助開發人員與廣大社群,進一步強化整個比特幣生態系統的安全性。作為承載數兆美元資產的網路,比特幣的安全性一直是全球投資者、監管機構和技術社群最關心的議題。這次公開審計的決定,顯示比特幣開發團隊對系統安全的高度自信,以及對透明度的堅持。
為了建立對系統安全態勢的全面理解,審計團隊結合了靜態程式碼分析與動態測試兩種方式。靜態程式碼分析能夠在不執行程式的情況下檢查程式碼結構和邏輯,而動態測試則在實際運行環境中驗證系統行為。這種雙管齊下的方法確保了審計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在評估過程中,團隊不僅嚴格檢視了現有的測試技術,更在評估報告中提出多項新的驗證方法,判斷這個乘載著數兆美元資產的比特幣網路,是否堅若磐石。這種主動發現問題的態度,遠比被動防禦更能保障系統的長期安全。
百日審計的三階段深度檢測方法論
本次審計工作的規模相當龐大,總計歷時約 100 個工作日,並平均分配為三個關鍵階段進行。這種結構化的審計方法確保了比特幣核心代碼的每個關鍵組件都經過了徹底檢查。
第一階段:手動程式碼審查 針對特定組件進行深度分析,專家們鎖定極為複雜的執行緒管理與交易驗證邏輯。這些是比特幣系統中最關鍵且最複雜的部分,任何錯誤都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問題。執行緒管理負責處理多個同時進行的操作,而交易驗證邏輯則確保每筆交易都符合比特幣協議的規則。
第二階段:動態測試 利用比特幣工作流程中,已投入生產的工具與框架進行動態測試。這個階段使用的是比特幣開發者日常使用的測試工具,確保審計結果能夠與實際運行環境高度相關。動態測試能夠發現只有在特定條件下才會出現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靜態分析中往往難以察覺。
第三階段:進階模糊測試 採用尚未或鮮少在程式碼庫中實驗的替代方法,進行進階的模糊測試(Fuzz testing)。模糊測試是一種自動化軟體測試技術,透過向程式輸入大量隨機或異常數據,來發現潛在的漏洞和錯誤。Quarkslab 團隊利用內部模糊測試工具與專業知識,開發針對區塊連接(block connections)與鏈重組(chain reorganizations)的專用模糊測試工具,並成功驗證之前未被觸及的程式碼路徑。
Quarkslab 指出,審計的首要目標是識別比特幣程式碼潛在的弱點或漏洞,但也不會只是單純地蓋上安全印章或認證,而是為了發現並修補可能的風險。這種態度確保了審計的客觀性和實質價值,而非流於形式的表面工作。
審計結果:比特幣安全性獲得權威認證
在歷經百日的嚴格檢視後,Quarkslab 團隊共找出 2 個低嚴重性的發現,以及 13 項資訊性建議。值得慶幸的是,根據 Bitcoin Core 嚴格的漏洞分類標準,這些發現均未對比特幣網路安全性,造成任何實質影響。這個結果對於一個運行了 16 年、承載數兆美元資產的系統來說,是非常出色的成績。
低嚴重性問題指的是不會導致資金損失、網路中斷或共識失敗的小型技術問題,通常只會在極端邊緣情況下出現。13 項資訊性建議則是針對程式碼品質、可維護性和最佳實踐的改進建議,這些建議雖然不涉及安全漏洞,但能夠提升比特幣代碼庫的整體質量。
這次審計還為 Bitcoin Core 的測試基礎設施帶來多個額外貢獻,包括一組能明顯改善現有測試覆蓋率的測試語料庫(test corpora)、一個用於在集成模糊測試環境中運行測試活動的 Docker 映像檔、一個基於比特幣追蹤點(tracepoints)的實驗性非回歸測試實用程式,以及提供結構化模糊測試(structured fuzzing)與差分模糊測試(differential fuzzing)等多種實驗性方法。這些工具和方法將持續為比特幣的安全測試提供價值。
完整報告內容,已經放在 Github 上公開,任何開發者或安全研究人員都可以查閱。這種透明度是開源軟體的核心價值,也是比特幣得以持續改進的關鍵。
比特幣架構成熟度與未來安全路徑
這次的安全評估主要集中在 P2P 網路層,以及對共識或協議可用性影響最大的攻擊場景。P2P 網路層是比特幣節點之間通信的基礎,任何針對網路層的攻擊都可能導致網路分裂或拒絕服務。審計團隊特別關注了這些關鍵領域,確保比特幣網路能夠抵禦各種已知和潛在的攻擊手法。
目前來說,由 Brink 開發的快照模糊測試方法「Fuzzamoto」,被審計團隊認為是最具價值的發展路徑,有望在未來觸發更深層且複雜的潛在錯誤。Fuzzamoto 能夠捕獲比特幣網路在特定時間點的狀態快照,然後在這個快照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模糊測試,這種方法比傳統的從零開始測試更有效率,也更容易發現深層次的問題。
Quarkslab 對安全審計的結論是:「Bitcoin Core 的架構、穩健性與整體成熟度反映其卓越的工作成果。」這個評價來自於一家專業的資安公司,具有相當的權威性。比特幣能夠在 16 年的發展過程中保持如此高的安全標準,得益於其開源社群的持續貢獻和嚴格的代碼審查流程。
Brink 也對此回應,強調這次評估並非終點,而是進一步確保比特幣安全使命中的一個檢查點。比特幣的安全工作是持續進行的,隨著技術環境的變化和新威脅的出現,定期的安全審計將成為常態。這次審計的成功經驗也為未來的審計工作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審計對比特幣生態的三大意義
信任強化:第三方權威認證為機構投資者和監管機構提供了客觀的安全保證
標準樹立:為其他加密貨幣專案樹立了安全審計的行業標準和最佳實踐
技術貢獻:審計過程中開發的新測試工具和方法將持續提升比特幣安全性
這次歷史性的安全審計不僅證明了比特幣系統的穩健性,更為整個加密貨幣產業樹立了透明度和安全性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