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han_
vip
币龄 2.4年
最高VIP等级 0
用户暂无简介
OpenAI 发布了一篇 "GPT-5 编码指南", 给出了6条使用GPT-5进行AI编程的最佳实践:
# 1. 指令应精确,避免信息冲突
新款GPT-5模型在遵循指令方面的能力有了显着提升,但这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当面对模糊或相互冲突的指令时,它可能会难以处理。这种情况在你的 .cursor/rules 或 配置文件中尤其需要注意
# 2. 设定合适的推理级别
GPT-5 在解决问题时总会进行一定程度的推理。若想获得最佳效果,处理复杂任务时应使用 "high reasoning effort" 。如果你发现模型对简单问题有“想太多”的倾向,可以给出更具体的指令,或选择 medium 或 low 的推理级别
# 3. 使用类似XML的语法来帮助结构化指令
我们与Cursor合作发现,使用类似XML的语法可以为模型提供更多上下文,从而使GPT-5更好地工作。例如,你可以给模型以下编码指南:


- 每个组件都应该是模块化和可重用的


- 样式:TailwindCSS


# 4. 避免使用
GPT2.53%
XPRT2.14%
查看原文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为啥我用AI结对编程的感觉是,它能给我的输入比输出要有价值的多😅
经常让它帮我在开源代码仓库里找有价值的信息、梳理系统架构,总能给我非常不错的体验
但如果让它写代码体验就很差,它写的代码不放心,自己得review一遍,review完总能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然后就得不断修修补补
难道这就是古法编程程序员在面对vibe coding时最大的障碍:不敢放手😂
而且这和带实习生感觉还不一样,聪明的实习生磨合一阵就会越带越顺手了,我知道实习生会犯错,但也知道他会成长。但AI不会啊,它的全局记忆都需要我给它灌😤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那么如果推理速度快20倍,我们vibe coding的方式会有什么变化呢?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这家公司提供的LLM推理速度快到冒烟,能达到至少1500token/每秒!
什么概念呢?在openrouter的qwen3 coder模型的提供商吞吐如下图,cerebras的平均吞吐1650tok/s,是第二名92tok/s的17倍
按照这个吞吐量,在编码领域几秒钟就能喷出几千行代码!
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自研发的芯片技术,下图2是他们的芯片推理速度与传统GPU速度的一个对比图👇
post-image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我感觉随着AI编程工具的发展,我对MCP工具的理解也在改变
之前常用的 sequential thinking、task_manager,现在随着模型计划和推理能力的提升,有了plan mode和think harder/ultrathink,我更愿意在原生工具内部完成,而不是借助mcp
另一类是context7、deepwiki这类上下文增强工具,对于上下文工程,我需要更加精细化和准确,这类mcp目前还无法达到这个要求。所以我更倾向于自己深度整理而不是使用mcp
上下文整理的过程可能会借助Deep Research和NotebookLM等外部工具,在代码之外,先收集好高质量、且足够全面的上下文
还有一类能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度的mcp工具我是推荐的,比如playwright mcp
总结一下就是,mcp工具应该作为AI编程能力的延伸,就像手脚的作用,而不是增强大脑
MODE-2.25%
DEEP0.13%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Deep Research解决“构建什么”的产品化决策问题,它兼具深度和广度,帮助我们打破信息茧房,看清方向
Claude Code帮助解决具体的实施细节,让我们有精力更focus在系统架构、模块拆分和重构这些high level层面,提升迭代和试错效率
未来肯定会有更先进的AI生产力工具,但以上三步我认为应该是不变的底层逻辑
DEEP0.13%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好家伙,Google的GCP云服务大面积故障,一堆云服务基础服务都挂了,Cursor也用不了了...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MCP出来这么久了,真正能用的好像没几个?
我指的能用指的是对于AI编程,能够稳定且高频使用,对编程效果有实质性提升的
分享几个我认为还可以的:playwright、Context7、Sequential Thinking
前两个解决上下文准确性问题,第三个解决规划思考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程序设计领域,有一个词叫“bad smell”
说的是对于有经验的程序员,应该能嗅到系统中的“坏味道”,而提前预防,进行架构优化和升级
还有一个词叫“过度设计”
就是说一开始想的太多,设计了很多没有必要的可扩展性和模块解耦,带来庞大且无用的维护成本,反而容易引入bug
这两个词,都是需要放在时间和语境里来看的
没有最好的架构设计,只有最合适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的架构设计
这个度的把握,目前的AI还远远做不到
但是引入AI之后,让我们能用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架构,去在合适的时机进行重构、解耦、拆分或合并
这就是人的价值
BAD-4.7%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Claude 4是第一个让我感觉在跟一个优秀的程序员结对编程的模型
以前的模型或多或少会出现懒惰或过度设计的情况,这种情况在Claude4上还没有发现
另外,Cursor目前对于Claude4的模型有临时折扣,Claude4 Sonnet是一次算0.5次,Claude4 Sonnet thinking是一次算0.75次
这想不用都不行啊😅
post-image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程序员最喜闻乐见的就是,各大AI厂商卷上天😂
刚注册了下Jules,好像可以免费试用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Google家又要放大招了?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vibe coding真的要在懂编程的人手里才有作用,不懂的就是💩山和各种安全漏洞😅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非常棒的经验,内容营销、流量、获客、转化、品牌、设计、竞争壁垒、合作放大,各个方面都需要思考和执行
AI时代,最不缺的就是idea和研发能力了😂
IDEA-17%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话题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