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稳定币江湖要变天了:Tether和Circle的好日子到头了?
数据说话:$1.1B年收入被平白送出去
Solana、BSC、Arbitrum上现在躺着约$30B的USDC和USDT,按4%收益率算,这笔钱每年给Circle和Tether贡献$1.1B的利息收入。这数字是啥概念?比这5条链的全部交易费收入还高40%。
换个角度说:Solana每年白白给Circle打工赚$500M,其中$908M还通过Coinbase分红流向了Base(Solana的竞争对手)。这叫什么?这叫被反复扎心。
为什么Tether和Circle的"护城河"在坍塌?
三个原因碾碎了旧秩序:
1. 分发渠道比网络效应更值钱
Coinbase和Circle的合作就是最好的证明——Coinbase直接拿走USDC储备收益的50%。这意味着有强分发能力的平台现在宁愿自己发币,也不想给Tether和Circle交智商税。
2. 跨链基础设施让稳定币变成商品
LayerZero、Chainlink的消息协议,加上各种智能路由聚合器,现在用不同稳定币的成本接近为零。用户根本不关心你是USDC还是其他合规稳定币,只要流动性够深、价格贴住$1就行。
3. 监管清晰化降低了进入门槛
美国的《GENIUS Act》一出,合规稳定币的框架敲定了。白标发行商价格战也在打,国债收益率还在诱惑大家"套利"。结果就是:稳定币彻底被商品化了。
生态自救的信号已经出现
Hyperliquid的"反叛"案例
这个交易所平台上躺着$5.5B的USDC,每年有$220M的收益凭空流向Circle和Coinbase——对Hyperliquid来说就是白送钱。怎么办?直接竞标!原生稳定币USDH上线了,Native Markets赢了这个标。
关键设计:50%的储备收益直接返回Hyperliquid生态,另50%用来做流动性。这是DeFi应用层第一次大规模竞争稳定币经济,信号很清楚——价值开始从发行商往生态应用转移。
白标稳定币模式起飞
Ethena的"Stablecoin-as-a-Service"玩法现在全链条推开了:
这些项目都干同一件事:把原本要交给Tether的钱留在生态里。用来回购token、补贴用户、激励开发者——全看项目自己的经济设计。
定价悖论:应用的现金流vs公链的虚估值
有趣的对比来了:
应用层(真金白银)
公链层(虚估值)
这说明什么?有强分发、真金白银回本的应用,估值反而更便宜。而公链还在靠"隐含收益"撑估值——这个故事讲得越来越勉强。
坐等的变数:Solana会动吗?
Sui已经上车,Jupiter开始行动,但Solana官方还在摸鱼。主要原因:怕打破"中立"人设。
Solana要争取BlackRock这样的机构认可,不想被看作偏心生态某个项目。但问题是:什么都不做,也是种选择——而且代价在每天累积。每多一个新用户默认用USDC,未来切换成本就高一分。
看点是:能不能撑到应用层集体行动?如果Jupiter + Pump.fun + 其他头部协议都上车了,Solana最后会不会被迫让步?
底层逻辑转变
从"谁发币"变成"谁控制分发"。
Tether和Circle靠"先发优势"建帝国,但现在:
结果就是:有强用户基础、高粘性、成熟变现模型的平台,现在都在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还要把这笔钱交给别人?
Hyperliquid拿回了$220M年收益,Jupiter打算深度整合JupUSD……这波不是什么新技术革命,就是权力和收益的重新分配。
对投资者的启示
下一阶段看链和应用的标准要改:
❌ 旧问题:“这条链上有多少活跃度?”
✅ 新问题:“它能不能搞定生态协调,真正把稳定币收益留住?”
能把$1-2B年收益"内化"到系统里,用来回购、激励、协议费——那就是可以直接leverage的现金流。失手的项目继续交"稳定币税",看着估值被压缩。
真正的机会不在买Tether股票,也不在赌高市值的稳定币发行商token。而在于找到那些能完成这个过渡的链和应用——把"被动金融管道"变成"主动收入引擎"的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