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DeFi重获避风港地位?结构性收益成市场新宠
近期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汽车关税被大幅提高至125%。这种程度的关税战争虽非首次,但本轮"升级版"确实让全球金融市场再次感受到了显著的避险压力。
各大资产类别,包括股票、大宗商品和债券市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避险行为。然而,加密货币市场的反应却相对温和。这一现象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当前的结构性经济摩擦中,DeFi是否正在重新获得"避风港"的地位?
虽然过去对此观点持保留态度,但现在我的看法正在逐步改变。以下是一些个人观察和思考:
税收政策松动为DeFi带来确定性
今年3月,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对DeFi用户十分有利的决议,暂时搁置了要求链上协议报告用户交易信息的规定。这一决定释放了重要信号。尽管不能完全等同于"免税",但它意味着短期内链上交易的税务合规压力得到了缓解。
这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微妙但关键的机会窗口:在监管摩擦相对较小的环境中,重建对链上资产配置的信心。
从某种程度上说,DeFi正在承担起类似于传统离岸市场作为"低摩擦通道"的角色,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新的选择。
结构性收益成为关注焦点
在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资金往往倾向于寻求"结构确定"的投资路径,即使收益率相对较低。
这解释了为什么Staking类产品重新受到关注。将资产质押在主网上获得协议层奖励,这种模式逻辑清晰、路径可预测,波动性相对较小。
特别是在某些生态系统中,链上质押代币还可以参与其他DeFi活动,如借贷或流动性挖矿。这样用户既保留了Staking收益,又没有完全牺牲流动性。
这种模式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更接近"结构性理财"的链上逻辑:收益来源于基础协议,风险主要集中在主网安全和DeFi合约层面,投资路径和预期可以复用和追踪。
链上透明度成为优势
尽管未来的税收和监管政策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链上记录完整、结构清晰的协议,必然比灰色操作更具长期生存力。
一些项目虽然不是爆款,但其运作模式十分标准:用户质押原生代币获得衍生代币,然后可以将这些衍生代币用于抵押、借贷或提供流动性。整个资产路径可查、合约行为公开,为未来的合规要求做好了准备。
这种"结构性+透明度"的组合,在当前阶段反而成为了一种竞争优势。虽然不一定能立即带来超高收益,但能在时间维度上提供稳定性。
DeFi工具正在演变为资产配置系统
过去,许多人使用DeFi主要是为了"寻找套利工具",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构建"资产结构"。
例如,用户可以质押原生代币获得衍生代币,然后用衍生代币抵押借出稳定币,再将稳定币用于流动性挖矿或参与链上实物资产项目,最后将整个过程自动复利。
这样的操作路径并不复杂,但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投机行为",而是一个链上的结构性收益模型,甚至可以类比为"主动管理的组合资产"。
从这个角度来看,DeFi正在逐步摆脱"高风险高波动"的印象,向更成熟的金融工具演进。
构建"链上结构"的重要性
目前对DeFi的看法是:虽然不是暴利的窗口期,但可能是下一轮慢牛启动前,最值得构建结构、积累仓位的阶段。
如果你认为宏观不确定性将持续存在,不希望将全部资产投入高波动标的,并期望未来在税务、合规和链上收益方面形成一套完整体系,那么,搭建一个链上的"结构性收益组合"可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方向。
虽然某些特定项目或代币不一定是最佳选择,但它们的运作机制确实具备了"可解释、可组合、可迭代"的特性,可以成为这种结构实验的一部分。
虽然无法预知下一个周期何时到来,但从现在开始构建结构,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