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比特幣國庫公司集體「破淨」?這是陷阱還是上車機會

最近幣圈傳出一組扎心數據:超過12家上市的加密國庫公司(DAT),其市值對持倉加密資產的比值(mNav)都跌破了1.0。簡單說就是:公司市值 < 持倉BTC/ETH的美元價值。

誰在破淨?數字一覽

BTC國庫隊伍:

  • Strategy:持倉641,692 BTC(650億美元),公司市值僅637億,mNav 0.979
  • Metaplanet:持倉30,823 BTC(31億美元),公司市值僅30億,mNav 0.968
  • Semler Scientific:持倉5,048 BTC(5.1億美元),公司市值37億,mNav 0.73
  • Empery Digital:持倉4,081 BTC(4.1億美元),公司市值24億,mNav 0.595

ETH國庫隊伍更慘:

  • BitMine Immersion:持倉352萬ETH(120億美元),公司市值114億,mNav 0.946
  • The Ether Machine:持倉49.67萬ETH(17億美元),公司市值僅1.71億——離譜的mNav 0.08

破淨背後的真相

這不是巧合。DAT們的商業模式就是一個槓桿循環:融資→買幣→股價漲→繼續融資→繼續買幣。只要幣價向上,這套邏輯就能跑通。

但問題來了:

幣價跌了,這個循環就反向運作。持倉資產縮水→公司估值也跟著縮水→融資能力下降→債務壓力增加。

更扎心的是,有些公司開始被迫賣幣還債。比如Sequans Communications在11月初賣了970個BTC來償還可轉債,直接砍掉一半債務(從1.89億降到9500萬)。這是一個危險信號——當國庫公司開始拋硬幣時,鏈上賣壓就來了。

Strategy能撐多久?

Strategy是"優等生",CEO Saylor是出了名的"鑽石手",一再強調永不賣幣。問題是——債務到期怎麼辦?

根據分析,Strategy需要在2027年9月前還掉10億美元的可轉債。要是不賣BTC,股價必須漲到183美元以上才能用現金/股票兌換。這意味著BTC需要漲到9.15萬美元。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Strategy雖然有強大的融資能力和資本市場支撐,但其他破淨公司沒有這麼硬的底氣。像ETHZilla試圖通過賣4000萬美元的ETH做回購來拉mNav回到1.0,結果股價跌得比ETH還快——現在mNav還是卡在0.82。

最壞的劇本

如果持續破淨,這些公司會面臨:

  1. 融資困難 — 華爾街不看好,融資成本上升
  2. 被迫賣幣 — 為了還債或維持營運
  3. 集中風險 — Saylor或大資本可能低價收購,導致BTC/ETH更加中心化

目前還沒有一家公司成功複製Strategy的成功模式。如果大多數DAT公司都走向被收購或破產,整個加密貨幣市場會面臨一波機構拋售潮。

要不要抄底DAT股票?

短期看衰: 破淨公司需要幣價穩定甚至上漲才能翻身,同時還要爭取TradFi機構的支持。目前都不達預期。

長期看好: 如果拜登政府推出對加密貨幣友好的政策(有謠言),機構買盤可能回流。BitMine等頭部DAT已經被Ark、BlackRock、Vanguard等買入,說明大資本還沒完全放棄。

關鍵在於:幣價能否在明年穩定在8-10萬美元區間,給這些國庫公司喘氣的機會。否則,這場"破淨潮"可能演變成加密市場的又一次集中度危機。

BTC0.01%
ETH1.0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