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比特幣 vs 以太坊:別再把這兩個完全不同的巨獸混為一談
如果你是加密貨幣新手,有人告訴你「比特幣和以太坊基本上一樣」,那他說錯了,完全錯了。這兩者根本不是競爭對手——他們解決的是完全不同的問題,你越早明白這一點,就越能真正理解你在投資什麼。
核心差異:貨幣 vs. 應用商店
比特幣是數位黃金。 真的是。當中本聰在2009年發佈它時,整個目標就是創造不需要銀行的點對點電子現金。它的設計完全體現了這個執念:
以太坊?它是一台世界電腦。 Vitalik Buterin於2015年發佈它,帶著一個大膽的願景:如果區塊鏈可以運行任何東西會怎樣?智能合約、DeFi協議、NFT平台、遊戲——全部運行在同一個去中心化網路上。這就是以太坊存在的原因。
改變一切的技術堆疊
共識:PoW vs. PoS (能源之戰)
比特幣堅持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礦工燒電解數學題,誰先解出誰就能添加下一個區塊。安全嗎?是的。浪費嗎?也是——比特幣的用電量大約和一個小國家差不多。
以太坊轉向權益證明(Proof-of-Stake) (The Merge,2022年9月):驗證者質押ETH做為抵押來驗證區塊,就像放下保證金——如果你作惡,會被罰沒。結果?比PoW少99%以上的能源消耗,區塊時間更快 (約12秒 vs. 比特幣的約10分鐘)。
供給:比特幣的硬上限 vs. 以太坊的燃燒機制
可程式化性:分道揚鑣的地方
比特幣的腳本語言刻意保持簡單——專注於價值轉移,沒有花俏的功能。這是特點,不是缺陷。
以太坊的Solidity語言是圖靈完備的,理論上可以計算任何東西。這就是為什麼你可以創建:
速度與規模:硬數據
比特幣:每秒約3-7筆交易,區塊時間10分鐘。對於全球貨幣系統來說?很慢。這就是為什麼有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在鏈下處理支付,再定期回到比特幣主鏈結算。
以太坊:Layer 1每秒約15-30 TPS,區塊時間12秒。對全球需求來說還是不夠,因此有像Arbitrum和Optimism這樣的rollup,把數千筆交易打包在鏈下,然後把證明提交給主鏈。最終結果:吞吐量提升100倍以上,手續費大幅下降。
各自支撐的生態
比特幣的世界:
以太坊的生態系:
投資主張:不同賭注
比特幣持有者賭的是:「這會成為全球儲備資產。通脹對沖。永不稀釋的數位資產。」
以太坊持有者賭的是:「這會成為Web3的基礎設施。如果去中心化應用勝出,ETH就會贏。」
兩者都可能成真,也都可能失敗。兩者都有很高的風險。
FAQ
問:比特幣能做智能合約嗎? 技術上可以,但做得不怎麼樣。比特幣腳本僅限於多重簽名錢包等基本功能。複雜邏輯?以太坊才是主場。
問:以太坊會超越比特幣嗎 (“The Flippening”)? 有可能,但比特幣的先發優勢和簡單性讓它一直領先。不過,如果去中心化應用成為主流,這也不是天方夜譚。
問:我該買哪一個? 取決於你的投資論點。比特幣=宏觀對沖。以太坊=科技賭注。或者兩個都買,不要想太多。
最後總結
比特幣和以太坊不是競爭對手。它們就像比喻中的保險箱 (比特幣) 和工廠 (以太坊) 一樣。一個保存價值,一個創造價值。兩者都很重要,也都可以並存於你的投資組合中。
與其問「哪個更好」,不如問「哪個更符合我對加密貨幣未來用途的想法?」這才是真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