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迷失在敘事裡:論以太坊的「身份危機」

robot
摘要生成中

作者 :Prathik Desai

原标题:Lessons from ETH’s Identity Crisis

编译及整理:BitpushNews


引言

过去两周,加密社群几乎所有內容都集中在兩件事上:比特幣價格下跌,以及驅動比特幣價格下跌的宏觀經濟環境——CPI 數據、政府刺激措施、AI 泡沫、流動性、國債收益率、ETF 流出、美國最高法院對美國關稅的裁決,以及整個大環境。

而我卻想談談以太坊的圖表及其過去幾年的旅程。

以太坊價格的波動足以讓一個加密圈外人相信,對於一個持有大量以太坊投資組合的人來說,生活是多麼的平淡無奇。

image.png

許多加密推特 (CT) 用戶對這個 Layer-1 區塊鏈也有類似的看法,它獲得了太多綽號:世界電腦、網際網路基礎設施的未來、網際網路的金融層等等。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將反思以太坊的行銷問題是如何導致市場對其潛力定價錯誤和誤解的。

為此,我將借鑑 Equilibrium Labs 投資合夥人Mika Honkasalo 與 Saurabh Deshpande 的一期訪談節目。

image.png

以下是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以太坊的「身份危機」:被誤讀的價值

在本輪週期中,關於ETH的討論常被情緒主導。每當比特幣創下歷史新高,加密社群便充斥著對以太坊表現不佳的冷嘲熱諷,彷彿這第二大網路有義務跟隨比特幣亦步亦趨。

以太坊的設計中沒有任何東西承諾會有「貨幣溢價」。

但我理解為什麼市場對以太坊抱有錯誤的期望。

比特幣只有一個任務和一個期望:成為數位黃金,一個隨著其內在有限供應而美元價值會升值的價值儲存。

以太坊的價值則被拉向多個方向,平衡其核心原則,例如透明度、安全性、不變性和通過智能合約的可編程性。

在這種情況下,以太坊基金會傳達其真正願望的努力(或缺乏努力)導致人們將以太坊誤解為貨幣,就像他們看待比特幣一樣。

這裡有兩種觀點,有人稱之為源於行銷失誤的身份危機。

品牌差異:以太坊與 Solana 的對比

Mika 將此與 Solana 的品牌推廣進行了比較。

儘管對 Solana 有各種玩笑和表情包,但該鏈在兩年時間裡只行銷了一個信息:它正在構建一個「以接近光速運行的去中心化納斯達克」。

你可能不同意,但它堅持了始終如一的信息。它沒有假裝是十種東西或貨幣等價物。

與此同時,以太坊的敘事始終缺乏連貫性——時而自稱Web3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時而標榜為「超健全貨幣」,時而又包裝成「數位石油」。這

些標籤雖皆有依據,卻未能形成一個突出的核心目標或統一的宏大願景。

儘管這些理念本身無可指摘,但在商業層面可能造成劣勢。這使得市場傾向於將ETH簡單歸類為貨幣敘事,而實際上該區塊鏈早已演進為支撐Web3去中心化金融協議的基礎設施。

我欣賞Mika將加密專案視為現金流生成實體而非單純貨幣的視角,但其中存在一個悖論:當前以太坊更多扮演著結算層的角色,大量交易、手續費和用戶活動實則發生在更廉價高效的二層網路。

因此當市場試圖通過手續費銷毀機制來錨定ETH價值時,效率提升反而成了令人尷尬的數據——鏈上活動越向L2遷移,主網的通縮效應就越弱。

以太坊的獨特優勢:數位資產財政部(DATs)的表現

還有另一種觀點。有些人會認為以太坊或其社群成員行銷其意圖或目的沒有必要。

以太坊在某些領域的獨特之處尤為突出。

看看數位資產財政部 (DAT) 的行為方式。以太坊權重較大的 DATs 表現優於比特幣權重較大的 DATs,因為質押的 ETH 會產生收益,而比特幣則不會。

這一個特點改變了這些公司在市場週期中生存的方式。

比特幣財政部就像雲霄飛車一樣,隨市場週期波動。當基礎資產上漲時,它們的資產負債表看起來像金礦,但一旦流動性枯竭(就像現在),隱藏在表面之下的裂縫就會顯現出來。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當 DATs 僅依賴其比特幣財政部而幾乎沒有其他營運收入時,它們通常通過發行新股權來支付每月帳單,正如我在這裡解釋的那樣。它們沒有收益組成部分,沒有內部引擎,也沒有辦法讓資產比圖表更努力地工作。

以太坊 DATs 不僅僅是持有 ETH。它們可以質押、再質押並賺取原生收益。以 ETH 計價的財庫可以參與其所處的經濟。質押的 ETH 可以使投資者免受市場週期的影響。

故事的這一部分很少進入以太坊的行銷中,部分原因在於社群拒絕行銷自身。

但若撥開所有這些表象,從國庫資本的角度觀察ETH的實際表現,你就會看清其真正的資產屬性。它的價值通過實際使用、鏈上活動和生態可組合性實現持續複利增長。

Mika將以太坊的命運繫於其「能否構建出十億用戶真正需要的產品」的能力。他還提到,憑藉Coinbase的渠道分發優勢,Base已成為最成功的L2。我認為以太坊未來的發展軌跡同樣取決於這一核心要素。

即便以太坊自身不擅長行銷也無關緊要——只要它能持續成為DeFi專案的底層土壤,讓這些專案為其完成主流市場的觸達。只要各類應用、消費級產品和L2仍選擇以太坊作為結算基礎,該網路就能通過區塊空間的持續需求獲得勝利,並由此產生源源不斷的手續費收益。

它的發展路徑可以追溯AWS的足跡:從亞馬遜內部一個成長緩慢、利潤微薄的實驗專案,最終蛻變為該公司最重要的業務支柱。


ETH-4%
BTC-2.54%
SOL-4.0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