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我這陣子重新翻了很多資料,想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每一輪黃金牛市,明明看似相同,背後的邏輯卻總有一點不一樣?結果發現,黃金的上漲其實分成三段,就像要一層一層推開三扇門。



第一扇門,總是從恐懼開始。 2006年,美國房價見頂,隔年新世紀金融危機、巴黎銀行凍結基金,整個市場開始瀰漫那種“要出事了”的氣味。資金想逃、投資者慌了,大家都在找能讓自己睡得著的東西,于是黃金就成了避風港。那時候它兩年漲了六成。回頭看,這其實只是“第一重門”剛被推開。

然後,第二扇門出現在2008年秋天。雷曼兄弟轟然倒下,金融系統差點被掏空,美聯儲只能拼命放水救市。那個時候,黃金的邏輯變了,從“避險”變成了“對抗政策的後果”。大家開始想,錢印成這樣,會不會有更大的問題?于是黃金又被推了一把,突破1000美元,成了對沖的工具。

可真正改變格局的,是第三扇門。量化寬鬆一放就是好幾年,通脹抬頭、債務爆表,市場開始懷疑主權貨幣。2008年底黃金還在700美元,到2011年已經衝到1900美元。那不是一場投機,而是人們對“信用”這件事的重新判斷。當信任開始崩塌,黃金才真正擁有了靈魂。

而現在,我覺得我們正處在“第一門向第二門”的過渡階段。避險的情緒已經在發酵,央行瘋狂買金、地緣衝突頻繁、債務規模再創新高,但市場還沒徹底相信寬鬆會回來。

我自己的判斷是,如果未來兩年流動性全面轉向、通脹重新抬頭,黃金或許真有機會去到7000美元。聽起來有點遠,但從歷史規律看,並不是沒有可能。

$XAU $PAXG $GOLD
PAXG0.19%
查看原文
post-image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