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和RWA:正在成爲金融創新的新ET

robot
摘要生成中

大家都聽過ETF吧?它就是把一籃子股票打包成一個指數,由基金經理管理,利用大資金的力量幫大家一起賺錢。隨着加密行業的發展,各國開始建立加密貨幣儲備,Crypto版ETF也隨之誕生。

在今年的香港比特幣大會上,被稱爲“中國區塊鏈教父”的肖風博士更是直言:DAT可能會成爲比ETF更適合Crypto的投資工具。

一、ETF和Crypto的“牽手”

其實,美國早就有Crypto ETF了,而且監管態度越來越積極。2025年7月29日,美國SEC正式允許比特幣和以太坊ETF以“實物形式”創建和贖回,這讓它們和黃金、石油ETF地位完全一致,不再只限現金交割。

傳統金融巨頭們也不落後——例如,BlackRock 推出的 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就是一個典型案例,讓機構和個人都能方便地通過券商帳戶配置比特幣;今年還出現了以太坊爲標的的 ETF 產品,吸引了數十億美元資金湧入。

二、DAT:把加密貨幣裝進企業的“金庫”

DAT的核心邏輯,是上市公司把現金、資產甚至抵押貸款換成流動資金,用來買加密貨幣,並把它放到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裏。公司變成了“數字資產財庫公司”(DATCO),它的股價就直接跟比特幣、以太坊等幣價掛鉤。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MicroStrategy(現改名Strategy策略公司)。這家公司曾在互聯網泡沫中股價暴跌到幾乎退市,後來選擇All in比特幣,從11,650美元一路買入,結果市值最高衝到700億美元,股價五年漲了近20倍。

受它啓發,越來越多公司開始把以太坊、SOL、Doge、BNB等加密貨幣放進自己的“金庫”。

根據公開數據,目前已有約7家上市公司持有超過640萬枚SOL(市值超14億美元),還有近70家公司把BNB、Doge、SOL等代幣列入儲備資產。

剛開始這些公司股價普遍暴漲,但DAT的風險也很明顯——一旦幣價下跌,公司股價就會受挫,市值縮水。

三、DAT的玩法比你想象的更“狠”

DAT不是簡單買幣,它還用上了金融槓杆。

傳統對沖基金用保證金貸款炒資產,跌多了會被迫平倉。但上市公司可以發行多年期債券,用低利率的錢去買比特幣,抗風險能力更強。

更關鍵的是,全球很多受監管的資金(養老基金、捐贈基金等)不能直接買數字資產,但可以買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DATCO成了他們合法接觸加密貨幣的“橋梁”。

更有意思的是,MicroStrategy的股票市值最高能做到比其持有的比特幣價值高出2.8倍,因爲投資人願意爲這種“槓杆幣股”模式付出溢價。

四、爲什麼說DAT可能取代ETF

流動性更強 ETF申購贖回要走多方流程,可能要等1–2天才能完成,而DAT的股票交易在交易所分分鍾就能完成,甚至鏈上兩分鍾搞定。

價格彈性更好 DAT的股價波動比單純的比特幣還要“靈活”,這給了對沖基金和另類投資者更多套利機會。

更合適的槓杆 你只要買股票,槓杆結構由公司幫你搭好,讓你享受高於比特幣現貨的漲幅溢價。

自帶“下跌保護” 如果股價跌到低於公司持有的比特幣淨值,相當於打折買入比特幣,市場會快速抹平這個價格差。

綜合來看,DAT可能是未來3–5年最值得關注的新趨勢,甚至可能成爲加密投資的新“ETF”。

五、RWA:DAT的下一塊拼圖?

RWA(真實世界資產上鏈)看起來是加密行業的另一條大賽道,把房地產、債券、應收帳款等真實資產代幣化,讓它們可以在鏈上流轉。

但RWA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流動性:如果底層資產不夠吸引人,交易就不活躍,流動性不足,甚至可能被短期做市操縱。

相比之下,DAT模式的亮點是利用股票市場的融資工具(比如ATM——按市價增發),讓所有投資者公平參與,把加密投資和股權市場結合起來。

未來,如果DATCO把RWA也納入數字資產組合,可能會催生一種全新的“RWA-DAT”模式,讓傳統資產和加密資產真正打通。

結語

ETF開啓了指數投資的時代,而DAT可能會開啓“數字資產金庫”的時代。

RWA的加入,或許會讓這個市場更大、更穩健。未來幾年,學習RWA和DAT的知識,理解它們的邏輯和機會,也許能幫助你看清下一輪金融創新的大趨勢。

BTC-1.29%
ETH-2.67%
SOL-3.78%
DOGE-4.92%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