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廣場活動: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ORTALS、Alpha交易賽、空投活動或Launchpool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1,300 枚 PORTALS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關詳情:
Alpha交易賽:參與即有機會贏獎勵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動:領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獲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PORTALS 或相關活動(Alpha交易賽 / 空投 / Launchpool)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動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300 PORTALS
🥈 二等獎(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獎(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項:
初代RWA項目大揭祕:天才少年的消失與行業的覺醒
一、RWA三年翻了四倍
在全球經濟普遍承壓的三年間,有一個賽道卻逆勢而上——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它的規模從2022年的50億美元,飆升至2025年的260億美元,增幅高達400%。在區塊鏈領域,這幾乎是前所未有的增長速度。
這種現象並不是偶然。2023年以來,RWA的基礎設施逐步落地,技術從鏈上清算到跨鏈互操作不斷升級,各國也相繼出臺新監管框架,商業模式隨之創新。RWA不僅爲資本市場提供了新的資產類別,也爲中小企業打開了新的融資通道。它像是一條從現實世界延伸到區塊鏈的“金融高速公路”,把冷冰冰的工廠、倉庫、債權和股權,變成了可以流動的代幣化資產。
但如果把時鍾撥回十餘年前,人們會發現,當時的“RWA”還是一個雛形的概念。最早試水的人,如今境遇如何?他們的故事,或許能給今天的企業一些新的啓示。
二、“烤貓”的登場
在早期的加密世界,有一個幾乎被神化的名字——“烤貓”。
他的真名叫蔣信予。15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後赴耶魯大學訪學,是頂尖的“少年天才”。2011年,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到10美元,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用顯卡“挖礦”的狂熱之中,而他卻率先洞察到ASIC礦機將帶來的變革。
在短短幾年裏,他的團隊將ASIC礦機量產化,奪下了全球比特幣算力的相當份額。在那段時間裏,區塊鏈世界的礦工們幾乎都離不開“烤貓”的產品。只是,研發ASIC礦機的成本極其高昂,不是個人資金可以支撐的。和如今許多尋求融資的企業一樣,他需要找到一種方式來募集資金。
這便是他開啓“第一代RWA”的契機。
三、第一代RWA的雛形
烤貓的思路很直接:將公司比特泉(Bitfountain)未來能產生的收益,通過代幣化的方式拆分,賣給更多投資者。
比特泉的底層資產十分優質:一條完整的礦機生產線,一個能持續產出的礦場,以及未來穩定的現金流。那是一個比特幣產出遠高於成本的年代,這樣的資產足以吸引市場。
他發行了“AsicMiner”股票,總股本40萬股,其中41%公開發行,價格是0.1 BTC/股。要知道,當時比特幣的價格還不到100美元,買一股只要10美金左右。對於許多早期比特幣玩家來說,這是一張進入“區塊鏈股市”的船票。
這些股票在一個叫GLBSE的虛擬股票交易所掛牌。GLBSE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繞開了所有傳統中介,完全依托比特幣網路進行交易。在這裏,投資者可以像交易比特幣一樣,24小時隨時買賣股權。
烤貓設計的RWA方案,有兩大突破性亮點:
自動分紅:公司承諾,每週把礦機和挖礦的收益,自動按比例分配到股東的比特幣錢包中。整個流程無需人工幹預,透明且不可篡改,體現了“代碼即法律”的精神。
全球流動性:AsicMiner的股票可以24小時自由掛單、即時結算,非上市公司股權第一次被裝進了一個真正的“全球二級市場”。
在那個年代,這樣的想法是顛覆性的。許多參與者第一次感受到區塊鏈可以重構資本市場。
四、輝煌與隱憂
然而,命運並沒有給烤貓更多的時間。
GLBSE作爲單一中心化平台,確實降低了技術成本,但它本質上還是一個內部數據庫,一旦關停,股東手裏的“股權”就可能瞬間化爲烏有。而現實也的確如此,2012年底,GLBSE被迫關閉,AsicMiner的股票記錄也隨之消失。
更致命的,是合規問題。烤貓的項目沒有任何KYC驗證,沒有監管審批,所有的資金募集和分紅都在灰色地帶運行。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這是一次無保護的賭博;對於機構而言,這樣的模式根本沒有可能進入主流市場。
於是,這個曾經閃耀的項目,最終被市場的洪流吞沒。烤貓本人也逐漸淡出江湖。
五、後來者的幸運
對比今天的環境,企業們要幸運得多。
現在的RWA發行,通常會選擇以太坊、Solana等成熟公鏈作爲底層,使用ERC-20、ERC-1400等標準協議來發行資產憑證。智能合約、跨鏈橋、預言機的加入,使得資產的流通和分紅過程更加透明、自動化。不同應用之間也能實現互操作性,流動性更強。
在合規層面,情況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監管框架已逐漸清晰:歐洲有MiCA,美國有SEC規則,香港有SFC指引。過去烤貓只能遊走在灰色地帶,如今的企業則可以直接對接專業RWA加速器,獲得標準化的合規方案——從SPV的設立、資產托管,到持牌機構的發行、KYC與AML審查,都已形成可復制的流程。曾經需要個人天才去摸索的合規道路,如今已被鋪設成一條安全且高效的高速公路。
六、未盡之夢與新起點
烤貓的嘗試,幾乎包含了RWA的所有基本要素:
現實資產:礦機、礦場、未來現金流;
鏈上憑證:GLBSE上的股權記錄;
資產與憑證的連接:只是依賴個人信譽,而非制度化設計。
他的失敗,不是因爲模型錯誤,而是因爲出現在了一個過早的時代:基礎設施缺失、監管真空、技術尚未成熟。
而今天,企業無需再具備他那樣的戰略眼光與孤勇,就能在專業機構的幫助下完成RWA項目的發行。烤貓未竟的遺憾,已成爲後來者的財富。
如今,RWA市場正奔向16萬億美元的未來藍海。故事的開頭或許屬於烤貓,但下一個篇章,屬於所有懂得把握時代機遇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