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賣飛三倍金狗”到復盤:我在幣圈賺到的第一筆“情緒學費”



上周,我經歷了投資生涯的第N次“賣飛”——此前持有的一枚代幣,在我賣出後價格飆漲了三倍。曾經旁觀市場時,總覺得巴菲特“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的名言淺顯易懂,直到親身體驗才懂“紙上得來終覺淺”:市場波動帶來的情緒衝擊,遠比書本描述的更強烈。

回顧整個過程,邏輯完全被情緒牽着走:看着代幣逐步漲、網上討論熱度飆升,我先因“沒在高點賣”後悔;短暫下跌後更是慌了神,等價格稍有回升,就怕再跌回去,匆匆忙忙清了倉。如今看着它持續走高,“踏空”的後悔和“看別人賺錢”的煎熬撲面而來。但我知道,沉溺情緒毫無意義,把這次小體量資金的“試錯”,轉化爲可復用的經驗,才是對這次經歷最好的交代。

一、先復盤:“賣飛”背後的三個核心問題

1.項目調研爲零,買入全憑“聽別人說”
這枚代幣是打新所得,買入時只簡單聽了他人介紹,既沒深入了解項目背景,也沒研究其價值邏輯;即便後續價格漲,我也完全沒意識到“調研標的”是投資的核心前提,相當於“閉着眼睛下注”。

2.止盈策略敷衍,全程被市場情緒裹挾
正因對項目毫無認知,制定止盈策略時毫無理性依據:漲了就想賣,跌了就後悔,賣飛後更後悔。完全沒錨定自身情況——既沒考慮自己的風險偏好、資金狀況,也沒問過自己“當初買它的邏輯是什麼”,判斷全被短期走勢帶偏。其實投資邏輯越扎實,越難被市場噪音幹擾;反之,邏輯越敷衍,越容易在波動中亂了陣腳。

3.經驗不足導致判斷力缺失
作爲幣圈新人,我對項目優劣、發展前景毫無認知,也無法理性預判走勢,只能被動跟着價格波動做決策,判斷失誤幾乎是必然結果。

二、再總結:可復用的三條投資經驗

1.標的調研是所有策略的前提
每一筆投入,都必須先收集標的的項目背景、價值邏輯等詳細信息。只有摸清標的“是什麼、值不值”,後續制定止盈策略才有依據,而非盲目跟風。

2.制定止盈策略,要錨定6個核心因素

•標的屬性:比特幣等長期資產,適合“長期持有+分批止盈”;山寨幣等高風險標的,波動大、生命週期短,宜快進快出,收益達標即離場。

•投資目標:長期積累財富可設高止盈點(甚至暫不設);短期改善現金流,30%-50%收益即可離場。

•倉位大小:重倉適合分批止盈,輕倉可“讓利潤奔跑”;核心原則是“投入金額能讓自己睡得着覺,即使全損也能接受”,避免倉位過高引發情緒變形。

•市場環境:牛市中期可多拿一段時間;牛市後期過熱時,分批止盈鎖定利潤;熊市反彈則見好就收,不戀戰。

•收益幅度:股票/指數基金年化8%-15%已屬優秀,不貪多;比特幣牛市翻倍常見,可分批止盈;高風險山寨幣30%-50%收益即可目標離場。

•心理與執行:賣出前先問自己“賣飛會後悔嗎?不賣跌了會後悔嗎?”——切忌追求“賣在最高點”“喫完整段行情”,性價比最高的策略是“分批止盈+移動止盈”。

3.重視復盤,比賺虧更重要
每次投資後,無論盈虧都要復盤:標的分析是否到位?策略制定是否有漏洞?判斷失誤的原因是什麼?不能只盯着“賺了多少、虧了多少”,就像高中時不能只看分數,而要搞懂“知識點是否真的掌握”——復盤才是提升投資能力的關鍵。

往後每一次制定策略前,我都會翻開這份復盤,讓經驗落地,而非讓“賣飛”只成爲一次遺憾。
BTC1.77%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