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BMNR和SBET買的以太坊相當於銷毀了?
作者:很大很大的橙子;來源:X,@0xVeryBigOrange
最近一直有個我自己都覺得有點扯瘋狂的想法,就是BMNR和SBET買的以太坊相當於銷毀了?
先靈魂拷問,mNAV 負溢價 vs. 公司是否需要賣幣?
像SBET、BMNR這種所謂“幣股”(crypto proxy stocks),它們的核心模式通常是:
● 公司通過ATM增發 股票,在市場溢價高時融資;
● 用融資所得去買入ETH或BTC等底層資產;
● 將這些幣作爲資產留存在公司帳面,用來對應市值和NAV。
關鍵點是:
● 它們沒有發行債務去買ETH(不像槓杆化的比特幣礦機企業會借債買礦機/買幣);
● 所以NAV出現負溢價時,它們不需要賣掉ETH來“糾偏”。
● NAV溢價/折價只是市場股價和公司持有ETH之間的關係變化,公司本身並不會因此去拋幣。
再靈魂拷問,什麼時候公司會買ETH?
這些幣股公司真正會買ETH的時機,通常是:
● 股價在二級市場交易出現高溢價;
● 公司選擇通過ATM(at-the-market)增發股份;
● 融到的錢直接用來買入更多ETH。
這樣它們的ETH儲備會越來越多。
它們會不會賣ETH?
理論上:
● 它們不太會爲了“折價”去賣ETH(因爲他們沒這個義務);
● 他們的持倉都是鏈上公開地址,一旦開賣底倉會引起市場恐慌,無論ETH還是幣股本身都會快速進入死亡螺旋;
● 除非公司本身有運營成本(工資、審計費、上市成本等),需要定期賣出一小部分ETH兌現金流;
● 但不會像ETF那樣有強制贖回機制。
所以整體來說,買的概率遠大於賣。
我的理解對嗎?
● 這些幣股公司買ETH,本質上就是把市場二級資金轉化爲鏈上真幣買盤;
● 從以太坊生態角度看,確實有點類似“半永久鎖倉”,因爲它們買了基本不會賣(除了少量開銷);
● 所以相當於一種慢速的ETH減少流通(類似銷毀效應)。
不過和“真正銷毀”還是有差別:
● 真銷毀是ETH從流通中徹底消失;
● 幣股公司買的ETH依然存在鏈上,只是鎖在公司金庫,未來仍可能出售。
幣股公司更像是ETH的“蓄水池”,只會在溢價高的時候買ETH,幾乎不會因爲折價賣ETH。
所以它們的存在,某種意義上確實增加了ETH的“吸納盤”,帶來類似“流通減少/銷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