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及其他亞洲市場,爲防止股價波動過大,交易所設置了每日漲跌幅限制,一般爲前一日收盤價的 ±10%。當股價漲觸及漲停限制,即爲“漲停板”,此時價格不再提高,後續買賣只能在該價格或以下進行。
理論上,投資人完全可以在漲停時掛賣單,但是否能成交關鍵取決於賣單在排隊中的先後順序和買單數量。若市場買單遠多於賣單,成交機率高,反之則可能無法成交,出現“鎖漲停”現象。
交易所基於價格優先、時間優先原則撮合訂單。漲停價格因爲唯一,所有掛單價格一致,因此先掛賣單者優先交易,這使得掛單時間非常重要。
外盤(買單量)大於內盤(賣單量)表示市場買氣強且成交可能性高。相反,內盤大於外盤則表明賣壓沉重,漲停不穩。配合五檔報價和逐筆成交資料,可判斷自己賣單是否易於成交。
開盤前掛單,搶先排隊,提高成交概率。
利用券商條件委托設定自動賣出。
把握二次攻漲停機會,分批賣出,降低風險。
視市場情況靈活調整賣出計劃。
漲停時能否賣出,關鍵在於對撮合規則和買賣力量的把握。透過合理的掛單與觀察技巧,投資者能在漲停行情中實現穩定獲利,而非僅止於帳面上的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