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ORTALS、Alpha交易赛、空投活动或Launchpool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00 枚 PORTALS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关详情:
Alpha交易赛:参与即有机会赢奖励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动:领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获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参与方式:
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PORTALS 或相关活动(Alpha交易赛 / 空投 / Launchpool) 相关
内容不少于 80 字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300 PORTALS
🥈 二等奖(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奖(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项:
币圈合约:为何明知是“吞金窟”,仍有人飞蛾扑火?
刷到一条币圈新手的动态:“5000块开10倍合约,3天赚2万,这钱也太好赚了!”评论区满是“求带飞”的跟风附和,可我却想起了去年的老张——他曾靠合约把10万本金滚到200万,当时拍着胸脯说“这行情躺着都能赢”,结果短短两周爆仓亏光,最后蹲在交易所门口抽完半包烟,只留下一句“这哪儿是赚钱,分明是拿命换刺激”。
今天不想简单给合约贴“有毒”的标签,反而想撕开它“暴富捷径”的伪装:为什么那么多人明知风险重重,还偏要往合约里冲?它在币圈究竟是工具还是陷阱?普通人到底能不能碰?
一、合约让人“上瘾”的真相:精准踩中人性“软肋”
合约的本质,是用杠杆放大收益的“赌局”,但它能让人欲罢不能,核心在于掐住了人性最根本的两个弱点。
1. “回本错觉”:输得越惨,越想“再赌一把”
朋友阿杰的经历很典型:2023年拿3万做BTC合约,开5倍杠杆恰逢暴跌5%,直接爆仓。他不甘心,又借2万加10倍杠杆想翻盘,结果BTC反弹3%,再次爆仓。最后他刷爆信用卡,直到兜里一分钱不剩,才不得不停手。
这正是合约最坑的地方——它会催生“赌徒心态”:输了总觉得“下一把就能回本”,赢了又想“再翻一倍”。可很少有人意识到,合约的爆仓机制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杠杆越高,爆仓线越近,你以为“再扛扛就能反弹”,其实每多等一秒,都是在往爆仓的深渊里多走一步。
2. “即时刺激”:分钟级波动,喂大了人的“贪心”
做现货交易,可能等几天、几个月才看到收益;但合约不同,波动是分钟级甚至秒级的——开多后BTC涨1%,账户立刻飘红;跌2%,亏损马上跳出来。这种“实时反馈”会不断刺激大脑分泌多巴胺,让人产生“我能掌控市场”的错觉。
心理学中有个“可变比率强化”理论:当你不确定下一次操作能否盈利时,大脑会持续分泌多巴胺,推着你不断尝试。这和赌场老虎机的原理如出一辙,而合约的“高杠杆+高频波动”,把这种刺激放大了10倍,让人越玩越停不下来。
二、“暴富神话”背后的残酷:你看到的“赢家”,或许只是“幸存者”
打开币圈社群,满屏都是“24小时合约翻10倍”“爆仓200万后反手赚300万”的故事。但这些“神话”背后,藏着三个大多数人不愿面对的真相。
1. 92%的人在亏损,“暴富”只是小概率事件
链上数据平台CryptoRank统计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网合约交易者中,92%的人处于亏损状态,5%打平,仅有3%能实现盈利。那些在朋友圈晒盈利截图的,要么是平台请来的“托”,要么是用极小仓位博关注,真正靠合约实现财富自由的,连万里挑一都算不上。
币圈老人老李做了7年合约,他的总结很实在:“你看到100个晒盈利的,背后可能藏着1000个亏到不敢说话的人。”
2. “赚快钱”的代价,可能是毁掉整个人生
2023年曾有交易所爆出“用户因合约爆仓跳楼”的新闻,更常见的是普通人的“崩溃”:有人为了回本借网贷,有人抵押房产,最后陷入“亏损→借钱→再亏→跑路”的死循环。
我大学同学原本月薪2万,日子过得滋润。2024年他把80万积蓄全投进合约,结果遇上LUNA暴雷,3天亏光,最后只能卖掉代步车还债,现在还在分期还信用卡。他说:“以前觉得钱是赚出来的,现在才懂,合约的钱,是拿生活换的。”
3. 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普通交易者
合约交易的手续费、资金费率、爆仓归拢(交易所从爆仓仓位中抽取的资金),全是交易所的收入。业内人士透露:头部交易所的合约业务收入占比超60%。对普通交易者而言,你赚的钱是从别人口袋里“抢”的,但加上手续费和爆仓归拢,这根本不是“零和博弈”,而是“负和博弈”——长期来看,所有人的本金总和会不断减少,最终全流进了交易所的口袋。
三、合约不是“财富密码”,只是少数人的“工具”
说了这么多风险,难道合约就一无是处?当然不是。合约本身是中性的,关键看谁在用、怎么用。
1. 对机构/大资金:用来“对冲风险”
比如持有大量BTC现货的机构,会开空单对冲价格下跌的风险。2024年比特币减半前,很多矿企就靠合约锁定利润,避免减半后价格暴跌导致亏损。对他们来说,合约是“安全垫”,而非“赌具”。
2. 对专业交易者:用来“放大收益”
真正的合约高手,从不是靠“赌方向”赚钱,而是靠“套利”和“对冲”。比如利用不同交易所的价格差做跨平台套利,或通过期权组合降低风险。但这些操作需要对市场有极深的理解,普通散户根本学不会,也玩不起。
3. 对普通人:大概率是“认知税”
如果你连K线图怎么看、Gas费是什么都不懂,却想靠合约赚快钱,本质上就是在交“认知税”。币圈有句老话:“你赚的每一分钱,都是对市场认知的变现;你亏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不足的惩罚。”而合约的高杠杆,只会把这种“认知差距”放大——你懂的越少,亏得只会越多。
四、普通人想试合约?先记住这4条“保命铁律”
如果实在忍不住想尝试,别抱着“赚大钱”的心态,先守住这4条底线:
• 只用“亏光也不心疼”的钱:永远别用生活费、房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