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下載 Gate App
qrCode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川普怎麼眼睜睜看市場崩盤?比特幣 41 天 1 兆美元灰飛煙滅

比特幣已跌破川普第二任期時的起始點,以太坊抹去了數月來的漲幅,而整個加密貨幣市場在短短 41 天內市值蒸發超過 1.1 兆美元。業內專家表示,當前的拋售潮並非簡單的市場調整,而是由宏觀經濟衝擊引發、槓桿效應放大、長期投資者集體拋售加劇的結構性崩盤。

川普關稅衝擊引爆崩盤連鎖反應

川普關稅引爆崩盤

(來源:Trading View)

這次崩盤的第一個催化劑來自華盛頓,而不是加密貨幣政策。川普 10 月初宣布擴大對華關稅,引發全球風險偏好迅速轉變。此舉立即在股票、大宗商品和外匯市場造成動盪,而加密貨幣市場的反應尤其劇烈。槓桿作用確保了這一點。

比特幣和以太坊在 10 月份進入上升期時信心十足,這得益於其高企的未平倉合約量和積極的多頭倉位。然而,川普的宏觀衝擊如同觸及了該結構的某個壓力點。最初的拋售迫使過度槓桿的交易員平倉,這反過來又壓低了價格,引發了進一步的清算。

結果,10 月 10 日的暴跌產生了比特幣歷史上第一個單日價格突破 20000 美元的蠟燭圖,同時伴隨著高達 200 億美元的清算。這個數字在加密貨幣歷史上極為罕見,顯示市場槓桿化程度達到了危險水平。即使在最初的恐慌消退之後,結構性損害仍然存在,流動性變薄,波動性增加,市場對遞增的拋售壓力變得異常敏感。

Placeholder VC 的合夥人 Chris Burniske 表示:「我確信上次(10 月 10 日)的暴跌一度讓加密貨幣市場陷入癱瘓——在經歷瞭如此劇烈的崩盤之後,很難迅速形成持續的上漲勢頭。這一輪週期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令人失望,這可能會使人們在期盼更好的前景或歷史新高時陷入停滯。」

因此,原本的一項宏觀政策決定演變成了一場機械驅動的惡性循環。關稅宣布→風險偏好下降→槓桿多頭被迫平倉→價格下跌觸發更多清算→流動性枯竭放大波動→恐慌性拋售加速。這種連鎖反應一旦啟動,即使是最友好的加密政策也無法阻止。

43 天政府關門加劇市場崩盤

如果說關稅是導火線,那麼隨之而來的美國政府關門則加速了這場崩盤。這次關門持續了創紀錄的 43 天,導致傳統市場的流動性收緊,削弱了風險偏好,並降低了期貨和衍生性商品交易台的交易深度。

加密貨幣市場尤其脆弱。流動性不足加劇了價格波動,迫使衍生性商品交易員在價差擴大和做市商活動減少的情況下平倉。此外,美國政府關門也擾亂了宏觀經濟預期。原本預期政策穩定的投資人反而面臨不確定性,融資市場趨緊,加密貨幣市場也因強制拋售而動盪不安。

關稅加政府關門的雙重衝擊造成了一種回饋循環,流動性降低加劇了波動性,而波動性又進一步降低了流動性。儘管市場普遍預期政府重啟運作將緩解壓力,但當 11 月 13 日政府最終結束關門時,市場幾乎沒有反應,因為結構性損害當時已經形成。

政府關門對加密市場的影響是多層次的。首先,它延遲了包括 ETF 審批在內的監管決策,這些不確定性迫使機構投資者採取觀望態度。其次,政府員工無薪工作或被迫休假,降低了整體消費能力和風險承受意願。第三,關門期間聯邦機構的數據發布中斷,使得宏觀經濟分析變得困難,增加了市場的不確定性。

政府關門如何放大崩盤效應

流動性緊縮:傳統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收緊傳導至加密市場,做市商活動減少導致價差擴大

不確定性溢價:政策不確定性迫使機構投資者減倉或暫停新增投資,ETF 資金流出加速

心理衝擊:長達 43 天的政府關門創歷史紀錄,市場信心崩潰引發恐慌性拋售

槓桿、巨鯨與 ETF 資金外流三重打擊

比特幣ETF資金外流

(來源:SoSoValue)

導致這場崩盤程度加劇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背後的機制。加密貨幣的槓桿特性使得數百萬交易者使用 20 倍、50 倍甚至 100 倍的槓桿進行交易,這使得市場變得異常脆弱。《科比西通訊》的分析師指出,即使是 2% 的日內波動也足以讓使用 100 倍槓桿的交易者血本無歸。因此,當數百萬個帳戶都處於這種高位時,骨牌效應就不可避免。

分析師也指出,從 10 月 6 日到撰寫本文時,市場經歷了三個單日清算額超過 10 億美元的時期,以及多個交易日清算額超過 5 億美元。因此,每一次清算日都會引發進一步的強制拋售,拉低價格,造成機械式拋售,而無需市場情緒進一步惡化。這種機械性壓力因機構資金外流而加劇,資金外流從 10 月中下旬悄悄開始。

本月,比特幣 ETF 的資金流出超過 20 億美元,創下自 2024 年推出以來第二大單月資金流出紀錄。這恰好在槓桿作用解除之際,移除了買方一關鍵的支撐層。比特幣 ETF 曾被視為機構資金進場的主要通道,其資金流出意味著機構投資者正在撤離,這對市場信心是毀滅性打擊。

比特幣長期持有者拋售

(來源:CryptoQuant)

但或許最具決定性的力量來自於比特幣巨鯨和長期持有者。據 CryptoQuant 稱,長期持有者在過去 30 天內出售了約 815000 枚比特幣,這是自 2024 年 1 月以來最大規模的比特幣分發浪潮。這些長期持有者通常被視為「堅定信仰者」,他們的拋售扼殺了任何上漲空間。

而且由於 ETF 目前正經歷資金流出而不是流入,市場陷入了兩股強大力量的夾擊之中:機構資金撤離和早期比特幣採用者趁著價格疲軟拋售。他們共同構築了一堵持續不斷的、壓倒性的拋售牆。當機構和巨鯨同時選擇離場時,散戶投資者根本無力支撐價格,崩盤成為必然。

政策友好也擋不住結構性脆弱

考慮到比特幣在 2025 年擁有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強大的政治、監管和製度動力,這一周期的教訓是不可避免的。政府態度友善,監理機關立場一致,ETF 讓比特幣對主流投資者來說變得司空見慣,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將比特幣納入資產負債表。然而,市場依然崩盤。

今年的下跌表明,加密貨幣最終已發展成為對宏觀經濟敏感的資產類別。如今,金融業不再孤立運作,也不再獨立於傳統的金融週期之外。政策支持固然重要,但宏觀衝擊、流動性緊縮、槓桿動態、巨鯨行為的影響更為顯著。

此次拋售也標誌著風險定價方式的轉捩點。加密貨幣正進入一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流動性狀況、機構資金流動、衍生性商品部位以及巨鯨分配等結構性因素,其影響力超過了政治宣傳帶來的樂觀情緒或 ETF 普及帶來的心理安慰。

從本質上講,美國歷史上最支持加密貨幣的政府並沒有保護市場免受其最深層結構性脆弱性的影響,反而暴露了這些脆弱性。川普政府解僱了 SEC 主席 Gensler,推動了比特幣戰略儲備,簽署了允許退休金投資加密貨幣的行政命令,這些政策在一年前會被視為加密行業的終極利好。但當關稅衝擊和政府關門來襲時,這些政策完全無法阻止崩盤。

這個矛盾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真相:加密貨幣已經從「反體制資產」演變為「宏觀敏感資產」。它不再能夠在傳統金融系統崩潰時獨善其身,反而可能因為流動性更差、槓桿更高而跌得更慘。比特幣曾被宣傳為「數位黃金」和「通膨對沖工具」,但這次崩盤顯示,在流動性危機時,它的表現更像科技股而非黃金。

這場崩盤暴露的四大結構性問題

槓桿依賴症:市場嚴重依賴高槓桿交易維持上漲,一旦觸發清算將引發連鎖崩盤

流動性脆弱:相比傳統市場,加密市場流動性仍然不足,大額賣單可能造成價格劇烈波動

巨鯨主導性:少數大戶持有比特幣供應的顯著比例,他們的拋售決策對市場影響巨大

宏觀敏感性:加密貨幣已無法獨立於傳統金融週期,宏觀衝擊將直接傳導至加密市場

我們能從這場崩盤中學到什麼

現貨 ETF 資產激增,企業國債大量持有比特幣,產業領袖將 2025 年視為結構性多頭週期的開始。然而現實是,比特幣從 10 月 6 日的 126000 美元歷史高點暴跌至當前的約 92000 美元,跌幅達 27%。以太坊從 4946 美元跌至約 3200 美元,跌幅達 35%。整個加密市場在 41 天內從高峰蒸發超過 1.1 兆美元市值。

這場崩盤的最大教訓是:政治支持不等於市場穩定。川普政府提供了加密史上最友好的政策環境,但仍然無法保護市場免受自身結構性缺陷的傷害。槓桿、流動性和巨鯨行為等內在機制,比外部政策支持更能決定短期價格走勢。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必須重新評估風險。不能因為政府友好就認為市場將持續上漲,也不能因為 ETF 推出就忽視槓桿風險。真正的長期投資者需要準備好承受「生存危機」級別的回調,並在市場恐慌時保持冷靜。正如 Tom Lee 所說:「要從這輪百倍超級週期中獲利,就必須承受生存危機,並繼續持有資產。」

這場崩盤也提醒監管機構,加密市場的成熟度仍然不足。過度槓桿、流動性脆弱和巨鯨主導等問題,都需要透過更完善的監管框架來解決。然而,這些結構性改革需要時間,短期內投資者只能學會與波動共存。

ETH-0.32%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微观薇薇vip
· 5分鐘前
平台模擬交易開始了1,可以去試試玩意實現了呢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