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时赏金活动第三期上线!
在 Alpha 区交易热门代币,瓜分 $30,000 奖池!
💰 奖励规则:
1️⃣ 连续2日每日交易满 128 USDT,即可参与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奖励
2️⃣ 累计买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领奖励 100美金盲盒
⏰ 活动时间: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参与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美股代币化的三驾马车谁能拔得头筹?详解StableStocks、xStocks 与 Robinhood的差异
作者: @BlazingKevin_ ,the Researcher at Movemaker
在特朗普可能带来的“去监管”预期下,沉寂已久的代币化股票赛道,在2025年正以 RWA的新面貌重燃战火。将全球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美国股票——引入加密行业中,让全世界的加密用户都能随时随地交易,这无疑是一个宏大且诱人的叙事。
然而,这条路并非坦途。从早期的 STO 概念,到 DeFi Summer 的合成资产实验,再到 FTX 和币安的短暂尝试,代币化股票的历史充满了波折。如今,随着监管环境的微妙变化,新一轮的竞赛已经打响。
在这场竞赛中,三股势力正浮出水面,它们代表了三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互联网券商巨头 Robinhood 的“降维打击”,DeFi 原生的 xStocks(由 Backed Finance 发行,Kraken 等分发)的“开放乐高”,以及由经纬创投等机构支持的神秘新秀 StableStocks 的“混合模式”。
本文将深入剖析这三驾马车,详解其法律内核、商业模式与核心差异,并探讨谁最有可能在这场高风险的博弈中拔得头筹。
一、代币化股票的四次浪潮
要理解今天的竞争格局,必须回顾历史。代币化股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当前市场格局概览
根据 RWA.xyz 的数据,当前股票 RWA 市场的总发行量约为 3.74 亿美元,但增长缓慢。市场格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Robinhood、xStocks 和 StableStocks 的入场,为市场带来了三种更具想象力的范式。
三、三驾马车——三种模式的深度解构
我们将从法律内核、商业模式和可组合性三个维度,对这三大玩家进行拆解。
1. Robinhood:衍生品合约 + B2C + 受控生态
法律内核与合规路径:在全球范围内探索“加密 + 股票”结合路径的公司并不算少,但 Robinhood 的做法却显得与众不同。它并没有选择直接发行代表股票所有权的代币,而是以更灵活的方式切入市场:通过衍生品的路径实现对标的资产的映射。在欧洲上线的产品,本质上并非证券交易,而是依托欧盟 MiFID II 框架发行的场外金融合约。换句话说,用户购买的并不是“股票代币”,而是一份可追踪特定股价波动的数字凭证。这种法律设计让 Robinhood 避开了繁复的证券合规壁垒,以最低的阻力打开了海外市场。
技术架构与“围墙花园”:
战略深度与愿景: 如果把这套模式单纯理解为“封闭花园”,其实低估了 Robinhood 的野心。CEO Vlad Tenev 多次提到公司的愿景是“Capital as a Service”(资本即服务)。代币化并不是噱头,而是 Robinhood 推进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工具,尤其针对那些长期锁在高净值人群手中的非流动性资产。想象一下,如果普通用户可以通过衍生品代币的方式,间接获得 SpaceX 或 OpenAI 这类未上市巨头的股权敞口,资本市场的权力结构将被重新洗牌。
当然,现实并不完全乐观。顶级私募公司往往资金不缺,因此几乎不可能主动“邀请散户进入”。这意味着代币化方案必须绕过传统发行逻辑,才能触及普通投资者。但这种模式也暗藏风险:Robinhood 在推出 OpenAI 相关代币后,公司方面立即发表声明澄清与其无关,这也暴露出一个问题——衍生品模式在信息透明和投资者理解层面可能存在巨大鸿沟。
如果与其他平台做个对比,Robinhood 的切口与传统的链上证券尝试(如 Synthetix 的合成资产,或 Polymarket 的预测市场)不同。它并不是强调 DeFi 的完全开放性,而是通过“强合规 + 高用户体验”的组合来抢占市场。其逻辑更像是金融科技平台的延伸,而非彻底的链上原教旨主义。
如果监管默许甚至逐步接受,Robinhood 将率先建立起覆盖散户、合规和 RWA 的超级入口,甚至可能成为欧美散户进入代币化金融的第一站。
一句话点评: Robinhood 的尝试并非单纯的“把股票搬上区块链”,而是一次利用加密技术重塑传统衍生品分发模式的实验。它用区块链来提升产品交付和合规效率,目标远超加密圈本身,真正指向的是整个全球金融体系的重新定义。
2. xStocks :资产支持型代币 + B2B2C + 完全可组合性
xStocks 的打法与 Robinhood 形成了鲜明对照。Robinhood 的模式更像是“金融衍生品数字化”,依靠受控白名单机制锁住用户;而 xStocks 则是真实资产上链,并保持与 DeFi 的完全互操作。这意味着它天然更契合 Web3 的“开放乐高”叙事,但同时也需要承担开放环境下的监管灰色地带和风险外溢问题。
这种模式能否走通,取决于两点:
能否真正建立深度流动性。如果代币化资产只是单向发行,缺乏足够的交易对手方和套利机制,那么它的市场意义将非常有限。
**能否赢得长期监管容忍度。**当前 SPV 架构在法律上已经实现隔离,但未来各国对“代币化证券”的认定尚未统一。一旦出现监管冲突,生态可能遭遇重大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xStocks 的模式可能会启发更广泛的应用场景。例如,它为稳定币之外的“资产背书型代币”提供了一种可复制的范式,尤其适用于债券、ETF、甚至艺术品基金的代币化。与单一交易所推出的“受控代币”不同,它强调与 DeFi 模块的自由组合性,这为整个加密生态注入了新的流动性来源。
一句话点评: xStocks 不是在重塑交易所,而是在为 DeFi 提供新的资产底层。它试图把传统金融的价值真实、透明地搬到链上,并通过开放式组合塑造出新的市场生态。如果说 Robinhood 的方向是“业务上链”,那么 xStocks 的逻辑更像是“资产上链”。
3. StableStocks:代理持股 + B2C + 平台内组合机制
从更系统的角度来看,StableStocks 的模式链路可以拆解为五个关键环节:
StableStocks 走的是“中间道路”——既不像 Robinhood 那样封闭到只有交易,又不像 xStocks 那样完全开放到与整个 DeFi 乐高融合,而是构建了一个半开放的体系。对传统金融投资者,它提供了新的进入链上市场的方式;对加密用户,它提供了接触特斯拉、苹果、麦当劳等蓝筹股的便捷入口。其核心卖点是:
一句话点评: StableStocks 是一条中间路线,它试图在 Robinhood 的封闭易用和 xStocks 的开放复杂之间找到平衡。它赌的是,用户想要的是“DeFi-lite”的体验——既能享受 DeFi 带来的收益增强,又不必承担开放 DeFi 的全部风险和复杂性。
三角对比:StableStocks vs xStocks vs Robinhood
四、难以逾越的结构性障碍
尽管模式各异,但现阶段所有的股票代币化方案都面临着几个共同的、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结构性障碍:
结论:三种模式谁能赢得未来?
这场竞赛的终局,可能并非取决于谁的法律架构更巧妙,而是谁能率先为用户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
归根本源,所谓的“链上美股”依旧处在试验田阶段,目前更像是监管空隙下的一种金融包装,而非成熟的市场工具。真正能够改变游戏规则的节点,不在于谁先跑通一个概念验证,而在于谁能在链上交付集现货、做空、杠杆与风险管理于一体的完整交易体系。只有当链上股票的金融可玩性和功能性真正比肩甚至超越华尔街的老牌券商,这场转型才算进入实质性阶段。就当下而言,那些先行者们才刚刚把车轮压上赛道,真正的竞速还远未开始。
本文/博客仅供参考,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并不代表 Movemaker 的立场。本文无意提供:(i) 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ii) 购买、出售或持有数字资产的要约或招揽;或 (iii) 财务、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持有数字资产,包括稳定币和 NFT,风险极高,价格波动较大,甚至可能变得一文不值。您应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仔细考虑交易或持有数字资产是否适合您。如有具体情况方面的问题,请咨询您的法律、税务或投资顾问。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场数据和统计信息,若有)仅供一般参考。在编写这些数据和图表时已尽合理注意,但对其中所表达的任何事实性错误或遗漏概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