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Circle IPO分析:低利润率背后的稳定币增长战略
Circle IPO解释:低利润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Circle选择上市的时机颇为有趣。尽管行业正处于动荡期,但这家公司却展现出独特的增长逻辑。一方面,它具有高度透明、严格监管合规和稳定的储备收入;另一方面,其盈利能力却显得相对温和,2024年净利率仅为9.3%。这种表面上的"低效",实际上揭示了一个深层的战略:在高利率红利逐步消退、分销成本结构复杂的背景下,Circle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可扩展、合规先行的稳定币基础设施,其利润被战略性地"再投资"于市场份额提升与监管准备之中。
1. 七年上市历程:加密监管的演进
1.1 三次资本化尝试的模式转变(2018-2025)
Circle的上市之路反映了加密企业与监管框架之间的动态博弈。2018年首次IPO尝试时,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的定性还不明确。当时公司通过收购交易所形成"支付+交易"双轮驱动模式,获得了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然而,监管对交易所业务合规性的质疑以及熊市冲击导致估值大幅下跌。
2021年的SPAC方案则体现了监管套利思维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方式可以避开传统IPO的严格审查,但SEC对稳定币会计处理的质询却直指要害。这一挫折推动了公司的关键转型:剥离非核心资产,确立"稳定币即服务"的战略重心。
2025年选择传统IPO,标志着加密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成熟。纽交所上市需满足全面的披露要求和内控审计。值得注意的是,S-1文件首次详细披露了储备金管理机制,构建了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类似的监管框架。
1.2 与某交易平台的合作:从生态共建到关系微妙
早期,双方通过联盟共同推广USDC。某交易平台最初持有50%的联盟股权,通过"技术输出换流量入口"模式快速打开市场。后来,Circle以2.1亿美元股票收购了剩余50%股权,并重新约定了分成协议。
当前的分成协议体现了动态博弈特征。根据披露,双方基于USDC储备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分成比例与某交易平台供应的USDC量相关。从公开数据看,2024年该平台持有USDC总流通量的约20%,但获得了约55%的储备收入分成。这种结构为Circle埋下隐患:当USDC在该平台生态外扩张时,边际成本将呈非线性上升。
2. USDC储备管理及股权结构
2.1 储备金分层管理
USDC的储备管理呈现明显的"流动性分层"特征:
自2023年起,USDC储备仅限于银行账户现金和储备基金。资产组合主要包括短期美国国债和隔夜回购协议,平均到期日和存续期均有严格限制。
2.2 股权分类及分层治理
Circle上市后将采用三层股权结构:
这种结构旨在平衡公开市场融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的稳定性。
2.3 高管及机构持股分布
高管团队和多家知名投资机构持有大量股份。这些机构累计持有超过1.3亿股,50亿美元估值的IPO将为他们带来可观回报。
3. 盈利模式与收益分析
3.1 收益模式与运营指标
3.2 收入增长与利润收缩的矛盾(2022-2024)
表面矛盾背后存在结构性原因:
整体来看,Circle已逐步向传统金融机构财务结构靠拢,但高度依赖利差和交易规模的收入结构也面临风险。未来需在降本增效与拓展业务之间寻求平衡。
3.3 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尽管净利率承压,但业务模式中仍隐藏多重增长动力:
4. 风险因素
4.1 机构关系网的脆弱性
4.2 稳定币法案进展的双向影响
5. 战略思考
5.1 核心优势:合规时代的市场布局
5.2 增长飞轮:规模效应与利率周期的博弈
Circle的低净利率实质上是战略扩张期的主动选择。当其生态规模达到临界点,估值逻辑将从"稳定币发行商"升级为"数字美元基础设施运营商"。这需要投资者以更长期视角,重估其网络效应带来的潜在溢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