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Web3老兵:项目上币困境与行业变迁反思
项目上币之路的感悟与反思
近期,我们的项目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升级,同时也在进行换币工作。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已经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还需要考虑市场预算、如何吸引新用户和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问题。项目方需要流动性和新的交易场所,而交易平台则需要用户和交易量,这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
然而,在与交易平台接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有趣的情况。在商务沟通后,研究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币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探讨的点:
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和热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他们还拿同行业的其他项目作为参考。但这让我感到疑惑,作为专业的研究部门,难道他们无法辨别数据的真实性吗?一些项目的社交媒体数据明显不合理,而链上数据也存在可疑之处。特别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是有门槛的,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标注和验证活动,除非完全不考虑成本或者目的并非数据本身。
其次,他们强调了投资机构背书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一个成立已有6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没有风投控制的模式不是更值得赞赏吗?但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却成了缺乏机构背书、不具合法性和热度的表现。
第三个问题涉及代币流通量和估值。我们的代币已经全部解锁,市值等于完全稀释估值,其中近70%的代币锁定在验证人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可能带来巨大的抛售压力。但实际上,我们是一个纯社区驱动的项目,大部分代币都在验证人节点中,谁会去抛售呢?而且,我们的项目已经存在多年,如果要抛售,为什么要等到现在?更重要的是,抛售压力应该与市值成正比,而我们这样一个有实际业务、产品、客户和收入的AI数据层项目,市值才不到1亿美元,相比那些刚上线就估值10亿美元的项目,我们的抛售压力反而更小。
还有许多其他值得讨论的问题,但不再一一列举。我理解研究人员每天需要分析众多项目,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评估标准,这其中涉及大量专业知识。但最基本的真伪善恶辨别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似乎流量造假、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空投给工作室然后倾销等行为,竟然成了项目上币的基本操作。有时我觉得,上币和早期风险投资很相似,应该着重考察团队的品质。如果上币都靠这些投机取巧的手段,这些项目的长期发展前景令人担忧。
作为行业老兵,我们对这些策略并不陌生。我们之所以不采用这些手段,是因为我们认为这最终只会便宜了各种投机者,而牺牲的是新进散户的利益、开发者的专注度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历过市场的起起落落,我们深知坚持初心的困难。有时真的很怀念2017/2018年认识的那些伙伴们。那时的社区虽然资源有限,但讨论的话题都围绕如何提高效率和安全性、如何推广产品、如何互帮互助等。那时介绍风投和交易所上币机会都是无偿的,而现在却充斥着各种回扣和介绍费。
真心怀念那个纯粹的时代和纯粹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