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迎接Web3时代,铸就全球金融新格局值此香港回归28周年之际,一场聚焦香港Web3与全球金融创新的线上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围绕"RWA革命 - 万亿级资产上链的香港"主题,汇聚行业专家,探讨现实世界资产(RWA)上链的机遇与挑战。某交易平台首席战略官从宏观视角分析,指出美国和香港的稳定币法案落地引发传统金融和中资券商布局虚拟资产热潮,反映虚拟资产合规化、机构化趋势。他将美国战略定位为"链上数字殖民",通过稳定币和美债分销强化美元霸权;香港则定位为"链上通商口岸",利用一国两制优势,作为大陆资产吸引外资的窗口,探索非美元化清结算方案。他强调,稳定币和RWA分别代表链上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映射,香港通过RWA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自主清结算网络建设,在全球金融创新中占据独特地位。某投资管理公司法律总监指出,香港对虚拟资产的态度自2017年起从"洗钱"误解转向监管支持。RWA发展的三大法律关注点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偏好私有链以确保合规性;托管需明确方案,满足证监会要求;交易记录需符合传统金融的链下"黄金标准"。房地产RWA因链下登记要求面临挑战,但通过租金收入基金化可规避限制;债券和基金因标准化更易获批。他进一步明确,RWA合规性取决于底层资产是否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如现货黄金等非证券资产合规门槛较低。香港二级市场潜力大,但基础设施不足,如果香港稳定币推出后能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更能扩大市场。某Group CEO认为,RWA成功需买盘支撑,其用户群体分两类:Crypto Native投资者,面对高币价难以翻倍,倾向通过RWA将收益配置到传统资产;传统金融高净值人士,受经济低迷影响对传统投资谨慎,愿配置小比例资金到RWA以分散风险。他强调,香港RWA市场可连接加密与传统金融,推动优质资产代币化,吸引全球资金。某校长指出,2025年8月1日实施的《稳定币监管条例》标志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监管框架,定位稳定币为支付结算工具。香港可发行美元或港元稳定币,但美元稳定币因流动性强更具吸引力。稳定币为RWA提供高效跨境支付支持,RWA发展分三阶段:货币代币化(稳定币)、债券/商品代币化、股票代币化。他认为,香港需加速创新,探索REIT、ABS代币化,利用一国两制优势吸引跨境资产,但需警惕美国竞争压力。某KOL认为,香港稳定币条例从监管和合规层面推动RWA发展。监管上,发行方需获相关牌照并设立本地实体,储备资产需高流动性并交由持牌信托托管,确保透明度和安全性。合规上,稳定币将RWA结算周期缩短至秒级,跨链交易免受价值波动风险,资产可验证、可追踪,符合央行标准,便于审计和税务计算。某Web3 Partner对香港推动RWA及Web3建设表示肯定,认为香港虽在监管立法上起步较慢,但已通过稳定币发牌制度展现积极进展。他指出,香港的目标是将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交易效率与顺畅性,特别是在一级市场发行金融产品,配合稳定币发展,打开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他强调,RWA市场需先完善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才能逐步发展。香港稳定币新规以100%储备和明确发牌机制为核心,显著提升监管清晰度,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入场。新规降低监管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任,助力跨境支付、DeFi和RWA市场拓展,但高合规成本限制中小机构参与。2024年Q2全球稳定币转账量达4万亿美元,香港可借金融枢纽优势吸引银行及互联网企业,惟短期受市场规模及美元稳定币主导制约。多家巨头已入监管沙盒,瞄准30-60万亿美元B2B电商支付赛道,挑战传统Swift系统。稳定币新规推动RWA赛道加速,两者相辅相成,奠定香港全球支付新基建基础。稳定币为RWA提供高效结算,缩短融资周期,预测10亿美元稳定币增长带动3.2亿美元RWA上链,2030年市场或达16万亿美元。RWA吸引场外资金,机构入场形成滚雪球效应,稳定币降低合规成本,增强交易可行性。然而,跨境监管协作是最大挑战,公链上稳定币流转需应对多国执法要求,资产冻结操作复杂。香港凭借稳定币新规的清晰监管框架和"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吸引多家巨头入局,瞄准万亿级跨境支付与资产代币化市场,挑战美元主导的金融格局。稳定币与RWA相辅相成,为传统金融注入高效、透明的链上生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资金流动。然而,高合规成本、跨境监管复杂性及市场培育周期仍需突破。香港若能加速立法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并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将在Web3浪潮中从"追风者"转型为"造风者",引领全球金融数字化转型新篇章,书写数链未来的壮丽蓝图。
香港Web3新政引领RWA万亿市场 稳定币助力全球金融创新
香港迎接Web3时代,铸就全球金融新格局
值此香港回归28周年之际,一场聚焦香港Web3与全球金融创新的线上活动成功举办。活动围绕"RWA革命 - 万亿级资产上链的香港"主题,汇聚行业专家,探讨现实世界资产(RWA)上链的机遇与挑战。
某交易平台首席战略官从宏观视角分析,指出美国和香港的稳定币法案落地引发传统金融和中资券商布局虚拟资产热潮,反映虚拟资产合规化、机构化趋势。他将美国战略定位为"链上数字殖民",通过稳定币和美债分销强化美元霸权;香港则定位为"链上通商口岸",利用一国两制优势,作为大陆资产吸引外资的窗口,探索非美元化清结算方案。他强调,稳定币和RWA分别代表链上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映射,香港通过RWA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与自主清结算网络建设,在全球金融创新中占据独特地位。
某投资管理公司法律总监指出,香港对虚拟资产的态度自2017年起从"洗钱"误解转向监管支持。RWA发展的三大法律关注点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偏好私有链以确保合规性;托管需明确方案,满足证监会要求;交易记录需符合传统金融的链下"黄金标准"。房地产RWA因链下登记要求面临挑战,但通过租金收入基金化可规避限制;债券和基金因标准化更易获批。他进一步明确,RWA合规性取决于底层资产是否受《证券及期货条例》监管,如现货黄金等非证券资产合规门槛较低。香港二级市场潜力大,但基础设施不足,如果香港稳定币推出后能支持人民币国际化更能扩大市场。
某Group CEO认为,RWA成功需买盘支撑,其用户群体分两类:Crypto Native投资者,面对高币价难以翻倍,倾向通过RWA将收益配置到传统资产;传统金融高净值人士,受经济低迷影响对传统投资谨慎,愿配置小比例资金到RWA以分散风险。他强调,香港RWA市场可连接加密与传统金融,推动优质资产代币化,吸引全球资金。
某校长指出,2025年8月1日实施的《稳定币监管条例》标志全球首个法币稳定币监管框架,定位稳定币为支付结算工具。香港可发行美元或港元稳定币,但美元稳定币因流动性强更具吸引力。稳定币为RWA提供高效跨境支付支持,RWA发展分三阶段:货币代币化(稳定币)、债券/商品代币化、股票代币化。他认为,香港需加速创新,探索REIT、ABS代币化,利用一国两制优势吸引跨境资产,但需警惕美国竞争压力。
某KOL认为,香港稳定币条例从监管和合规层面推动RWA发展。监管上,发行方需获相关牌照并设立本地实体,储备资产需高流动性并交由持牌信托托管,确保透明度和安全性。合规上,稳定币将RWA结算周期缩短至秒级,跨链交易免受价值波动风险,资产可验证、可追踪,符合央行标准,便于审计和税务计算。
某Web3 Partner对香港推动RWA及Web3建设表示肯定,认为香港虽在监管立法上起步较慢,但已通过稳定币发牌制度展现积极进展。他指出,香港的目标是将传统金融资产代币化,通过区块链技术提升交易效率与顺畅性,特别是在一级市场发行金融产品,配合稳定币发展,打开国际市场销售渠道。他强调,RWA市场需先完善一级市场发行,二级市场才能逐步发展。
香港稳定币新规以100%储备和明确发牌机制为核心,显著提升监管清晰度,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入场。新规降低监管不确定性,增强市场信任,助力跨境支付、DeFi和RWA市场拓展,但高合规成本限制中小机构参与。2024年Q2全球稳定币转账量达4万亿美元,香港可借金融枢纽优势吸引银行及互联网企业,惟短期受市场规模及美元稳定币主导制约。多家巨头已入监管沙盒,瞄准30-60万亿美元B2B电商支付赛道,挑战传统Swift系统。
稳定币新规推动RWA赛道加速,两者相辅相成,奠定香港全球支付新基建基础。稳定币为RWA提供高效结算,缩短融资周期,预测10亿美元稳定币增长带动3.2亿美元RWA上链,2030年市场或达16万亿美元。RWA吸引场外资金,机构入场形成滚雪球效应,稳定币降低合规成本,增强交易可行性。然而,跨境监管协作是最大挑战,公链上稳定币流转需应对多国执法要求,资产冻结操作复杂。
香港凭借稳定币新规的清晰监管框架和"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吸引多家巨头入局,瞄准万亿级跨境支付与资产代币化市场,挑战美元主导的金融格局。稳定币与RWA相辅相成,为传统金融注入高效、透明的链上生态,助力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资金流动。然而,高合规成本、跨境监管复杂性及市场培育周期仍需突破。香港若能加速立法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并拓展多元化应用场景,将在Web3浪潮中从"追风者"转型为"造风者",引领全球金融数字化转型新篇章,书写数链未来的壮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