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Web3项目结构设计转向实质合规 基金会与DAO面临新挑战
Web3项目结构设计面临重大转变
近十年来,Web3项目的结构设计主要以"规避"为导向。从海外基金到基金会、多地注册等架构,既考虑了治理优化和效率,也作为对监管不确定性的战术回应,为项目方创造了一个可运营又可抽身的灰色地带。
然而,这种策略性结构设计正在失效。全球主要监管机构已从"观察架构形式"转向"穿透控制实质"。不再关注注册形式,而是聚焦实际运作、主导者和资金流向。
以下分析两种常见的"高危"结构,并结合实例探讨其中的设计盲点。
"表面中立、实际主导"的基金会结构
许多项目方曾将Token发行和治理包装为"基金会主导",表面上独立运营,实则由创始团队控制。但随着监管转向"控制穿透",这类结构成为重点审查对象。一旦基金会被认定缺乏"实质独立性",创始人可能被视为实际发行人或运营人。
2023年,Synthetix主动清算原基金会,将治理回归DAO并设立专门实体管理核心职能,以应对监管风险。Terra(LUNA)案例中,Luna Foundation Guard未能构成有效法律隔离,Do Kwon仍被追责为实际发行方。
某国监管机构已明确:不接受"人员不到场"的基金会结构。只有具备实际运营能力与独立治理的基金会,才可能作为法律隔离工具。项目方应考虑规划责任清晰的运营架构,而非搭建虚假中立结构。
DAO治理"空壳化"
去中心化治理原本用于打破单点控制、实现权责分散。但实际中,许多DAO治理已严重"空壳化":提案由项目团队发起,投票由内部控制,通过率近100%,社区投票流于形式。
这种"去中心化包装+中心化操控"的模式正成为监管重点。若DAO无法证明实质治理能力和透明度,监管可能直接视项目方为实际控制人。
2022年,某监管机构起诉Ooki DAO案中,首次对DAO本体发起诉讼。虽然项目方已将权限交由DAO合约,但主要提案均由前运营方推动。最终,前团队成员与DAO均被列为被告。
这表明DAO并非天然承担责任隔离功能。只有具备真实分布式决策能力的治理结构,才可能被认可独立性。监管机构已指出将关注DAO的"治理实质"与"利益集中度",而非仅凭链上投票合约。
结语
Web3项目的合规挑战不在于"有无搭建结构",而在于"结构是否真实运作、权责是否清晰"。基金会与DAO这两种常被视为"合规保护层"的组织形式,反而可能成为风险暴露点。
项目方应审慎评估结构设计,确保其具备实质独立性和透明度,而非仅作为规避工具。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中保持韧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