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反思最近,我读完了两本记录 2010 年代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历史的书,分别代表了支持小区块和大区块的两种对立观点:- Jonathan Bier 的《The Blocksize War》,从小区块视角讲述- Roger Ver 和 Steve Patterson 的《Hijacking Bitcoin》,从大区块视角讲述阅读这两本书让我对当时亲身经历的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当时我倾向于支持大区块,但采取务实的中等区块立场。现在重新审视这场争论,我发现自己在宏观问题上更倾向于 Ver 的观点,但在具体细节上更认同 Bier 的看法。## 双方的核心分歧小区块派认为:- 比特币应该由用户控制,而非少数大玩家- 应该保守地增加区块大小,确保普通用户仍能运行节点- 协议变更(尤其是硬分叉)应该非常罕见,需要高度共识大区块派认为:- 比特币应该成为数字现金,而非数字黄金 - 应该大幅增加区块大小,降低交易费用- 矿工应该主导比特币的治理## 我的观点当时我支持大区块派的主要理由:1. 比特币的初衷是数字现金,高手续费会扼杀这一用例2. 小区块派关于"用户控制"的说法缺乏明确定义3. 隔离见证方案过于复杂,简单增加区块大小更好4. 小区块派在社交媒体上审查异议但我也对大区块派的一些做法感到失望:1. 拒绝设置任何现实的区块大小限制2. 主张矿工应该控制比特币3. 技术能力不足,代码质量较差回顾这场争论,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悲剧:一方垄断了技术能力,但推动偏颇观点;另一方正确认识问题,但缺乏执行能力。这种"单方面能力陷阱"在许多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很常见。##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这场争论中最大的遗憾是双方都忽视了新技术(如 ZK-SNARKs)可能带来的影响。缓解政治紧张的最佳方式往往不是妥协,而是开发新技术,为双方带来更多价值。以太坊生态系统就有多个这样的例子。当一个生态系统停止拥抱新技术时,它不可避免会陷入停滞和内部争执。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重新成为一个技术前瞻的生态系统。## 总结分析比特币的成功与失败对以太坊等其他数字社区很有启发意义。以太坊的许多设计就源于对比特币问题的反思。更广泛来看,这是"数字国家"的第一次真正高风险内战,为未来几十年我们将要建设的其他数字社区提供了重要教训。
比特币区块大小之争:反思与启示
关于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的反思
最近,我读完了两本记录 2010 年代比特币区块大小战争历史的书,分别代表了支持小区块和大区块的两种对立观点:
阅读这两本书让我对当时亲身经历的事件有了新的认识。当时我倾向于支持大区块,但采取务实的中等区块立场。现在重新审视这场争论,我发现自己在宏观问题上更倾向于 Ver 的观点,但在具体细节上更认同 Bier 的看法。
双方的核心分歧
小区块派认为:
大区块派认为:
我的观点
当时我支持大区块派的主要理由:
但我也对大区块派的一些做法感到失望:
回顾这场争论,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政治悲剧:一方垄断了技术能力,但推动偏颇观点;另一方正确认识问题,但缺乏执行能力。这种"单方面能力陷阱"在许多政治和社会领域都很常见。
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这场争论中最大的遗憾是双方都忽视了新技术(如 ZK-SNARKs)可能带来的影响。缓解政治紧张的最佳方式往往不是妥协,而是开发新技术,为双方带来更多价值。以太坊生态系统就有多个这样的例子。
当一个生态系统停止拥抱新技术时,它不可避免会陷入停滞和内部争执。这也是为什么比特币未来的关键在于能否重新成为一个技术前瞻的生态系统。
总结
分析比特币的成功与失败对以太坊等其他数字社区很有启发意义。以太坊的许多设计就源于对比特币问题的反思。更广泛来看,这是"数字国家"的第一次真正高风险内战,为未来几十年我们将要建设的其他数字社区提供了重要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