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廣場「創作者認證激勵計劃」開啓:入駐廣場,瓜分每月 $10,000 創作獎勵!
無論你是廣場內容達人,還是來自其他平台的優質創作者,只要積極創作,就有機會贏取豪華代幣獎池、Gate 精美週邊、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豐厚獎勵!
參與資格:
滿足以下任一條件即可報名👇
1️⃣ 其他平台已認證創作者
2️⃣ 單一平台粉絲 ≥ 1000(不可多平台疊加)
3️⃣ Gate 廣場內符合粉絲與互動條件的認證創作者
立即填寫表單報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豐厚創作獎勵等你拿:
🎁 獎勵一:新入駐創作者專屬 $5,000 獎池
成功入駐即可獲認證徽章。
首月發首帖(≥ 50 字或圖文帖)即可得 $50 倉位體驗券(限前100名)。
🎁 獎勵二:專屬創作者月度獎池 $1,500 USDT
每月發 ≥ 30 篇原創優質內容,根據發帖量、活躍天數、互動量、內容質量綜合評分瓜分獎勵。
🎁 獎勵三:連續活躍創作福利
連續 3 個月活躍(每月 ≥ 30 篇內容)可獲 Gate 精美週邊禮包!
🎁 獎勵四:專屬推廣名額
認證創作者每月可優先獲得 1 次官方項目合作推廣機會。
🎁 獎勵五:Gate 廣場四千萬級流量曝光
【推薦關注】資源位、“優質認證創作者榜”展示、每週精選內容推薦及額外精選帖激勵,多重曝光助你輕
LayerBank 深度玩後感:從“試試看”到“主力倉”,我經歷了什麼?
兄弟們,坦白局。在DeFi世界裏,我自詡是個“老油條”,各種協議玩得多,坑也踩得不少。但 @LayerBank_LB 這個協議,是少數幾個讓我從“隨便玩玩”變成“重倉押注”的。
今天不聊幹巴巴的數據,聊點真實的心路歷程。
第一階段:懷疑與試探(第一周)
“又一個吹上天的收益聚合器?” 這是我最初的想法。我抱着擼毛的心態,只丟了0.5個ETH進去。流程確實順滑,但內心OS:“呵,UI好看有什麼用,關鍵是能打。”
第二階段:驚喜與改觀(第一個月)
讓我改觀的是一件小事:一次突如其來的套利機會。
當時某個土狗項目在Polygon上火了起來,但我大部分資金都在Arbitrum上。按照老路子,我得:跨橋(等幾分鍾到幾十分鍾)+ 支付兩次Gas費。等我錢過去,黃花菜都涼了。
但用了LayerBank的跨鏈借貸,我直接在Polygon上抵押我在Arbitrum的ETH作爲憑證,秒借出USDT,瞬間衝進了池子。那一刻我明白了,它給我的不是高幾個點的APY,而是速度和機會! 這波操作賺的,比我之前一個月挖礦收益還高。
第三階段:依賴與信任(現在)
現在我把它當成我的跨鏈資金指揮中心。
主倉休眠策略:我的BTC/ETH大倉位安心地躺在那裏賺取穩定的利息,不再是無用的“沉睡資產”。
激進狩獵策略:看到哪個鏈有熱點,我不用再費勁巴拉地轉移主力資金,直接通過LayerBank借出穩定幣去參與,進退自如,風險隔離做得清清楚楚。
Gas費焦慮症治愈:得益於他們的優化,我再也沒爲“Gas費比轉帳金額還高”這種破事糟心過。
一些掏心窩子的實話:
它不完美。比如我希望它的儀表盤能提供更復雜的分析工具,適合我這種數據控。
但它解決的是痛點。它解決的不是一個“癢點”,而是DeFi跨鏈操作中“費時、費錢、費神”的真正痛點。
最後總結:
LayerBank對我來說,已經從“一個工具”升級爲“一種策略”。它讓我在多鏈世界裏布局的資金,像一個整體一樣聯動起來,而不是一個個孤島。
#LayerBank #DeFi #BTCFi #HybridFinance #ULAB
@LayerBankFi
@cookie
@cookiedotfun
@cookiedotfu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