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大而全,Layer2 的破局之路在於“垂直化”

非常有意義的視角,這似乎是許久以來看到的對以太坊layer2的積極意義解讀:layer2s 的真正價值是一個“實驗性創新沙盒”

比如,Arbtrium可以探索DAO治理,Optimism可以進行RetroPGF資助機制,Base可以嘗試CEX融合,ZKSync可以推進帳戶抽象等等,這些創新如果直接在主網上實施風險就太大了,但在layer2上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危機整個生態。

而且有意思的是,貌似不同的layer2可以服務完全不同的用戶羣體,比如,主打合規的企業鏈,標榜抗審查的隱私鏈,能實現高頻交易的遊戲鏈等等。

好像回顧下,形形色色的Stack堆棧基礎上構建起來layer2+layer3解決方案還真的有不少,雖然他們都沒有成爲預期中爲以太坊引流輸血的救贖者,但在實驗擴展性方案的“多樣性”可能方面確實也功勳卓著啊。

當然,大家也可以說他們最終都是爲了發Token,但有一個底層邏輯是:他們至少一定程度上延續並繼承了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安全特性。

否則,用當前的明星產品Hyperliquid以及一些華爾街Giant大企業要做的獨立專屬鏈layer1思維,雖然能達成體驗上的絲滑升級,但是本質上都是犧牲去中心化來換取極致性能,而且這些獨立鏈也大概率發Token,他們做的事情也許和layer2並無本質區別甚至還不如,但這一步卻是對layer2實驗田的全盤否定。

所以,擺在layer2面前其實有一條很明確的道路,放棄General-Purpose鏈的大而全思路,如何針對全新Mass Adoption需求下進行Sepecific-Chain的探索才是正途,比如,如何引進知名的遊戲ip、如何滿足隱私交易和合規,如何服務AI Agent的高頻交互需求,如何爲RWA資產提供合規化上臉通道等等。

換言之,Layer2s只要放棄單純技術架構上的內卷,摒棄通用鏈的大而全執念,把重心放在和TradFi的業務融合上,layer2的局面可能沒大家想的那麼悲觀。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