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FST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 發布 CandyDrop 第71期:CandyDrop x FreeStyle Classic Token (FST) 相關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3,000 F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8月27日 – 9月2日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F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FST创作大赛#
附上 CandyDrop 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0 FST
二等獎(3名):500 FST/人
三等獎(5名):200 FST/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活動詳情連結: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757
#机构投资比特币# 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千。近期聽聞華人機構開始效仿"微策略模式",不由得想起十多年前機構投資比特幣的情形。那時候,大多數傳統機構對加密貨幣還是持觀望態度,甚至嗤之以鼻。但總有先行者願意冒險嘗試。記得2013年,一家小型對沖基金悄悄買入了1000個比特幣,當時價格不過100美元左右。沒想到短短幾年後,這筆投資就給他們帶來了上千倍的回報。
如今看到Du Jun透露的消息,一個ETH財庫規模就達到30萬枚,不禁感嘆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當年的小打小鬧,到現在動輒數億美元的大手筆,機構對加密資產的認知和接受度有了質的飛躍。這種轉變其實也印證了整個行業的成長。
不過歷史總是在重復。當年比特幣暴漲時,也曾引發一波機構投資熱潮。但隨後的大跌又讓不少機構損失慘重。所以現在看到機構競相效仿"微策略模式",我不禁有些擔憂。過度集中投資單一資產,風險還是很大的。希望這些機構能吸取歷史教訓,做好風險管理。畢竟在這個週期性很強的行業裏,過度樂觀往往是最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