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Alpha 限時賞金活動第三期上線!
在 Alpha 區交易熱門代幣,瓜分 $30,000 獎池!
💰 獎勵規則:
1️⃣ 連續2日每日交易滿 128 USDT,即可參與共享 $20,000 美金盲盒獎勵
2️⃣ 累計買入 ≥1,024 USDT,交易量前100名可直領獎勵 100美金盲盒
⏰ 活動時間:8月29日 16:00 — 8月31日 16:00 (UTC+8)
👉 立即參與交易: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841
#GateAlpha # #GateAlphaPoints # #onchain#
美股代幣化的三駕馬車誰能拔得頭籌?詳解StableStocks、xStocks 與 Robinhood的差異
作者: @BlazingKevin_ ,the Researcher at Movemaker
在川普可能帶來的“去監管”預期下,沉寂已久的代幣化股票賽道,在2025年正以 RWA的新面貌重燃戰火。將全球流動性最強的資產——美國股票——引入加密行業中,讓全世界的加密用戶都能隨時隨地交易,這無疑是一個宏大且誘人的敘事。
然而,這條路並非坦途。從早期的 STO 概念,到 DeFi Summer 的合成資產實驗,再到 FTX 和幣安的短暫嘗試,代幣化股票的歷史充滿了波折。如今,隨着監管環境的微妙變化,新一輪的競賽已經打響。
在這場競賽中,三股勢力正浮出水面,它們代表了三種截然不同的路徑:互聯網券商巨頭 Robinhood 的“降維打擊”,DeFi 原生的 xStocks(由 Backed Finance 發行,Kraken 等分發)的“開放樂高”,以及由經緯創投等機構支持的神祕新秀 StableStocks 的“混合模式”。
本文將深入剖析這三駕馬車,詳解其法律內核、商業模式與核心差異,並探討誰最有可能在這場高風險的博弈中拔得頭籌。
一、代幣化股票的四次浪潮
要理解今天的競爭格局,必須回顧歷史。代幣化股票的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二、當前市場格局概覽
根據 RWA.xyz 的數據,當前股票 RWA 市場的總發行量約爲 3.74 億美元,但增長緩慢。市場格局呈現出碎片化的特徵: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Robinhood、xStocks 和 StableStocks 的入場,爲市場帶來了三種更具想象力的範式。
三、三駕馬車——三種模式的深度解構
我們將從法律內核、商業模式和可組合性三個維度,對這三大玩家進行拆解。
1. Robinhood:衍生品合約 + B2C + 受控生態
法律內核與合規路徑:在全球範圍內探索“加密 + 股票”結合路徑的公司並不算少,但 Robinhood 的做法卻顯得與衆不同。它並沒有選擇直接發行代表股票所有權的代幣,而是以更靈活的方式切入市場:通過衍生品的路徑實現對標的資產的映射。在歐洲上線的產品,本質上並非證券交易,而是依托歐盟 MiFID II 框架發行的場外金融合約。換句話說,用戶購買的並不是“股票代幣”,而是一份可追蹤特定股價波動的數字憑證。這種法律設計讓 Robinhood 避開了繁復的證券合規壁壘,以最低的阻力打開了海外市場。
技術架構與“圍牆花園”:
戰略深度與願景: 如果把這套模式單純理解爲“封閉花園”,其實低估了 Robinhood 的野心。CEO Vlad Tenev 多次提到公司的願景是“Capital as a Service”(資本即服務)。代幣化並不是噱頭,而是 Robinhood 推進金融民主化的重要工具,尤其針對那些長期鎖在高淨值人羣手中的非流動性資產。想象一下,如果普通用戶可以通過衍生品代幣的方式,間接獲得 SpaceX 或 OpenAI 這類未上市巨頭的股權敞口,資本市場的權力結構將被重新洗牌。
當然,現實並不完全樂觀。頂級私募公司往往資金不缺,因此幾乎不可能主動“邀請散戶進入”。這意味着代幣化方案必須繞過傳統發行邏輯,才能觸及普通投資者。但這種模式也暗藏風險:Robinhood 在推出 OpenAI 相關代幣後,公司方面立即發表聲明澄清與其無關,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衍生品模式在信息透明和投資者理解層面可能存在巨大鴻溝。
如果與其他平台做個對比,Robinhood 的切口與傳統的鏈上證券嘗試(如 Synthetix 的合成資產,或 Polymarket 的預測市場)不同。它並不是強調 DeFi 的完全開放性,而是通過“強合規 + 高用戶體驗”的組合來搶佔市場。其邏輯更像是金融科技平台的延伸,而非徹底的鏈上原教旨主義。
如果監管默許甚至逐步接受,Robinhood 將率先建立起覆蓋散戶、合規和 RWA 的超級入口,甚至可能成爲歐美散戶進入代幣化金融的第一站。
一句話點評: Robinhood 的嘗試並非單純的“把股票搬上區塊鏈”,而是一次利用加密技術重塑傳統衍生品分發模式的實驗。它用區塊鏈來提升產品交付和合規效率,目標遠超加密圈本身,真正指向的是整個全球金融體系的重新定義。
2. xStocks :資產支持型代幣 + B2B2C + 完全可組合性
xStocks 的打法與 Robinhood 形成了鮮明對照。Robinhood 的模式更像是“金融衍生品數字化”,依靠受控白名單機制鎖住用戶;而 xStocks 則是真實資產上鏈,並保持與 DeFi 的完全互操作。這意味着它天然更契合 Web3 的“開放樂高”敘事,但同時也需要承擔開放環境下的監管灰色地帶和風險外溢問題。
這種模式能否走通,取決於兩點:
能否真正建立深度流動性。如果代幣化資產只是單向發行,缺乏足夠的交易對手方和套利機制,那麼它的市場意義將非常有限。
**能否贏得長期監管容忍度。**當前 SPV 架構在法律上已經實現隔離,但未來各國對“代幣化證券”的認定尚未統一。一旦出現監管衝突,生態可能遭遇重大波動。
值得注意的是,xStocks 的模式可能會啓發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例如,它爲穩定幣之外的“資產背書型代幣”提供了一種可復制的範式,尤其適用於債券、ETF、甚至藝術品基金的代幣化。與單一交易所推出的“受控代幣”不同,它強調與 DeFi 模塊的自由組合性,這爲整個加密生態注入了新的流動性來源。
一句話點評: xStocks 不是在重塑交易所,而是在爲 DeFi 提供新的資產底層。它試圖把傳統金融的價值真實、透明地搬到鏈上,並通過開放式組合塑造出新的市場生態。如果說 Robinhood 的方向是“業務上鏈”,那麼 xStocks 的邏輯更像是“資產上鏈”。
3. StableStocks:代理持股 + B2C + 平台內組合機制
從更系統的角度來看,StableStocks 的模式鏈路可以拆解爲五個關鍵環節:
StableStocks 走的是“中間道路”——既不像 Robinhood 那樣封閉到只有交易,又不像 xStocks 那樣完全開放到與整個 DeFi 樂高融合,而是構建了一個半開放的體系。對傳統金融投資者,它提供了新的進入鏈上市場的方式;對加密用戶,它提供了接觸特斯拉、蘋果、麥當勞等藍籌股的便捷入口。其核心賣點是:
一句話點評: StableStocks 是一條中間路線,它試圖在 Robinhood 的封閉易用和 xStocks 的開放復雜之間找到平衡。它賭的是,用戶想要的是“DeFi-lite”的體驗——既能享受 DeFi 帶來的收益增強,又不必承擔開放 DeFi 的全部風險和復雜性。
三角對比:StableStocks vs xStocks vs Robinhood
四、難以逾越的結構性障礙
盡管模式各異,但現階段所有的股票代幣化方案都面臨着幾個共同的、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結構性障礙:
結論:三種模式誰能贏得未來?
這場競賽的終局,可能並非取決於誰的法律架構更巧妙,而是誰能率先爲用戶創造出不可替代的價值。
歸根本源,所謂的“鏈上美股”依舊處在試驗田階段,目前更像是監管空隙下的一種金融包裝,而非成熟的市場工具。真正能夠改變遊戲規則的節點,不在於誰先跑通一個概念驗證,而在於誰能在鏈上交付集現貨、做空、槓杆與風險管理於一體的完整交易體系。只有當鏈上股票的金融可玩性和功能性真正比肩甚至超越華爾街的老牌券商,這場轉型才算進入實質性階段。就當下而言,那些先行者們才剛剛把車輪壓上賽道,真正的競速還遠未開始。
本文/博客僅供參考,代表作者的個人觀點,並不代表 Movemaker 的立場。本文無意提供:(i) 投資建議或投資推薦;(ii) 購買、出售或持有數字資產的要約或招攬;或 (iii) 財務、會計、法律或稅務建議。持有數字資產,包括穩定幣和 NFT,風險極高,價格波動較大,甚至可能變得一文不值。您應根據自身的財務狀況,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如有具體情況方面的問題,請諮詢您的法律、稅務或投資顧問。本文中提供的信息(包括市場數據和統計信息,若有)僅供一般參考。在編寫這些數據和圖表時已盡合理注意,但對其中所表達的任何事實性錯誤或遺漏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