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監管與稅收政策解析:審慎態度下的漸進發展
馬來西亞加密貨幣稅收與監管制度概述
1. 馬來西亞稅收體系簡介
馬來西亞實行直接稅和間接稅並行的稅收制度。直接稅包括所得稅、不動產盈餘稅和石油所得稅等;間接稅涵蓋國產稅、關稅、進出口稅、銷售稅、服務稅和印花稅等。聯邦政府負責制定全國性稅收政策,由內陸關稅局和皇家關稅局具體執行。州政府則徵收土地稅、礦產稅等地方性稅種。
1.1 主要稅種概覽
公司所得稅方面,馬來西亞本土小型企業享受階梯稅率,標準稅率爲24%。個人所得稅採用累進稅率制,稅率範圍爲0%-30%。非居民個人固定稅率爲30%。此外,馬來西亞還設有預扣稅、房地產盈利稅等稅種,並對進出口商品徵收相應稅費。
2. 加密貨幣的法律定位與稅收政策
2.1 加密貨幣的法律地位
馬來西亞不承認加密貨幣的法定貨幣地位,但將部分加密資產視爲"數字資產",納入證券監管範疇。具有投資合同性質的代幣被認定爲證券型代幣,其發行和交易需獲得監管批準。
2.2 加密貨幣課稅原則
馬來西亞對個人持有的加密貨幣不徵收資本利得稅。然而,從事加密貨幣相關業務的收益可能被視爲應稅所得。稅務機關根據交易頻率、持有時間等因素判斷納稅人是否爲"日內交易者",並據此確定其納稅義務。
2.3 加密貨幣稅收計算方法
對於需要納稅的加密貨幣交易,應稅所得額爲處置價格減去取得成本的差額。以加密貨幣形式收取的對價,按取得時的公允市值確認收入。與加密貨幣交易直接相關的費用可在稅前扣除。
3. 加密貨幣監管體系的演進
馬來西亞逐步建立了以證券委員會(SC)和國家銀行(BNM)爲核心的雙軌監管體系。監管重點從早期的風險警示,發展到反洗錢、證券監管、平台合規等全方位監管。
2014年,BNM首次表明加密貨幣不屬法定貨幣。2018年開始,監管機構陸續出臺反洗錢指引、數字資產監管規則等政策。2020年發布的《數字資產指南》進一步完善了ICO、交易所等領域的具體監管要求。近年來,監管機構加大了對未獲授權平台的執法力度,並密切關注DeFi、NFT等新興領域。
4. 未來展望
馬來西亞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採取了審慎而漸進的策略,致力於在維護金融穩定與鼓勵創新之間尋求平衡。隨着市場的不斷發展,預計未來監管將進一步向"合規深化,區域協同"方向演進。
在稅收政策方面,馬來西亞目前採取相對寬松的態度,僅對活躍交易等營利性行爲徵稅。隨着加密經濟的日益普及,稅收政策可能會進一步細化和完善。
未來,馬來西亞有望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釋放加密經濟的增長潛力,推動加密貨幣更好地融入主流金融體系。同時,跨境監管合作、CBDC探索等領域也將成爲政策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