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第二季度亞洲Web3市場概覽:政策落地與實踐推進## 要點總結* **監管與政策:**香港計劃於8月實施穩定幣立法,鞏固其數字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收緊監管,禁止無牌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泰國推出政府數字債券G-Tokens,成爲該領域先行者。* **企業動態:**日本上市公司掀起比特幣投資熱潮,帶動機構投資顯著增加。中國企業採取務實態度,通過香港牌照繞過國內限制,增持比特幣。* **政策變化:**韓國新政府考慮推出韓元支持的穩定幣,但受監管分歧影響進展緩慢。越南實現從禁令到全面合法化的轉變。菲律賓採取雙軌策略,結合嚴格監管與創新沙盒。## 1. 亞洲Web3市場第二季度概況盡管Web3市場重心已向美國傾斜,亞洲主要市場的發展仍值得關注。亞洲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用戶羣,也是區塊鏈創新的重要樞紐。第二季度,亞洲各地區的監管基礎促進了實質性商業活動,加速了資本配置。第一季度推出的政策在市場中得到檢驗,促使其不斷完善並得到更切實的實施。機構和企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 2. 各國市場主要發展### 2.1 韓國:政治轉型與監管調整交匯第二季度,加密貨幣政策成爲韓國六月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新政府上臺後,市場預期政策將出現重大轉變。韓元穩定幣成爲核心議題之一,相關股票大幅漲,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申請Web3相關商標。然而,政策制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衝突,主要是韓國銀行與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之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議。政策出臺時間被推遲,各部門間的協調仍有待加強。盡管如此,制度層面的逐步完善仍在持續。新規允許非營利組織和交易所出售捐贈的加密資產,並要求以最小化市場影響的方式進行。全球交易所對韓國市場保持強烈興趣,線下活動也顯著回暖。### 2.2 日本:機構和企業推動比特幣戰略擴張第二季度,日本上市公司掀起了比特幣採用浪潮,主要受MetaPlanet高回報率的激勵。穩定幣和支付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進展,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與多家機構合作籌備穩定幣發行。監管方面,日本金融廳(FSA)引入了新的加密資產分類系統。然而,這些監管更新大多仍處於討論階段,具體修改有限。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度依然低迷,與韓國等市場形成鮮明對比。日本的機構主導投資模式提供了更高穩定性,但可能限制短期增長勢頭。### 2.3 香港:完善穩定幣監管框架香港進一步完善了穩定幣監管框架,鞏固其亞洲領先數字金融中心地位。新的穩定幣監管法例將於8月1日生效,發牌制度預計年底前出臺。首批受監管穩定幣可能於第四季度推出。數字金融服務範圍顯著擴大。證監會計劃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虛擬資產衍生品交易,持牌交易所和基金獲準提供質押服務。這些發展反映了監管部門建立更全面、機構友好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的意圖。### 2.4 新加坡:收緊監管以加強管控與保護新加坡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採取了顯著收緊措施。金融管理局(MAS)全面禁止未經許可的數字資產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表明其堅決反對監管套利。新規適用於所有在新加坡向全球用戶提供數字資產服務的實體,實際上強制要求正式發放牌照。這給本地Web3公司帶來壓力,迫使其要麼建立完全合規的運營實體,要麼考慮遷往更寬松的司法管轄區。### 2.5 中國: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與企業Web3戰略中國繼續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計劃在上海設立國際運營中心支持跨境應用。然而,官方政策與實際操作之間仍存在差距,一些地方政府採取了更爲務實的做法。中國企業也展現出務實精神,部分公司開始增持比特幣,或利用香港牌照繞過內地限制進入全球Web3市場。市場對人民幣掛鉤穩定幣的興趣增長,部分源於對美元穩定幣主導地位和人民幣貶值的擔憂。### 2.6 越南:加密貨幣合法化與加強數字管控並行越南正式宣布加密貨幣合法化,標志着重大政策轉變。同時,政府加強了對數字平台的管控,反映了在嚴格監控範圍內允許創新的意圖。### 2.7 泰國:推進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產創新泰國推進了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產舉措。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審查允許交易所上市自有實用型代幣的提案。更引人注目的是政府計劃發行本國數字債券"G-Tokens",總規模1.5億美元,成爲公共部門主導代幣化金融創新的早期典範。### 2.8 菲律賓:嚴格監管與創新沙盒並行菲律賓推行雙軌戰略,將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相結合。政府對代幣上市實施更嚴格管控,引入影響者監管規定,同時推出"StratBox"沙盒計劃支持加密服務提供商在受控環境下創新。
亞洲Web3新格局:香港穩定幣立法 日企掀比特幣投資潮 各國政策趨嚴
2025年第二季度亞洲Web3市場概覽:政策落地與實踐推進
要點總結
**監管與政策:**香港計劃於8月實施穩定幣立法,鞏固其數字金融中心地位。新加坡收緊監管,禁止無牌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泰國推出政府數字債券G-Tokens,成爲該領域先行者。
**企業動態:**日本上市公司掀起比特幣投資熱潮,帶動機構投資顯著增加。中國企業採取務實態度,通過香港牌照繞過國內限制,增持比特幣。
**政策變化:**韓國新政府考慮推出韓元支持的穩定幣,但受監管分歧影響進展緩慢。越南實現從禁令到全面合法化的轉變。菲律賓採取雙軌策略,結合嚴格監管與創新沙盒。
1. 亞洲Web3市場第二季度概況
盡管Web3市場重心已向美國傾斜,亞洲主要市場的發展仍值得關注。亞洲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用戶羣,也是區塊鏈創新的重要樞紐。
第二季度,亞洲各地區的監管基礎促進了實質性商業活動,加速了資本配置。第一季度推出的政策在市場中得到檢驗,促使其不斷完善並得到更切實的實施。機構和企業的參與度顯著提升。
2. 各國市場主要發展
2.1 韓國:政治轉型與監管調整交匯
第二季度,加密貨幣政策成爲韓國六月總統大選的熱門議題。新政府上臺後,市場預期政策將出現重大轉變。韓元穩定幣成爲核心議題之一,相關股票大幅漲,傳統金融機構也開始申請Web3相關商標。
然而,政策制定過程中出現了一些衝突,主要是韓國銀行與金融服務委員會(FSC)之間關於管轄權的爭議。政策出臺時間被推遲,各部門間的協調仍有待加強。
盡管如此,制度層面的逐步完善仍在持續。新規允許非營利組織和交易所出售捐贈的加密資產,並要求以最小化市場影響的方式進行。全球交易所對韓國市場保持強烈興趣,線下活動也顯著回暖。
2.2 日本:機構和企業推動比特幣戰略擴張
第二季度,日本上市公司掀起了比特幣採用浪潮,主要受MetaPlanet高回報率的激勵。穩定幣和支付基礎設施建設也取得進展,三井住友金融集團與多家機構合作籌備穩定幣發行。
監管方面,日本金融廳(FSA)引入了新的加密資產分類系統。然而,這些監管更新大多仍處於討論階段,具體修改有限。
散戶投資者的參與度依然低迷,與韓國等市場形成鮮明對比。日本的機構主導投資模式提供了更高穩定性,但可能限制短期增長勢頭。
2.3 香港:完善穩定幣監管框架
香港進一步完善了穩定幣監管框架,鞏固其亞洲領先數字金融中心地位。新的穩定幣監管法例將於8月1日生效,發牌制度預計年底前出臺。首批受監管穩定幣可能於第四季度推出。
數字金融服務範圍顯著擴大。證監會計劃允許專業投資者進行虛擬資產衍生品交易,持牌交易所和基金獲準提供質押服務。這些發展反映了監管部門建立更全面、機構友好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的意圖。
2.4 新加坡:收緊監管以加強管控與保護
新加坡在加密貨幣監管方面採取了顯著收緊措施。金融管理局(MAS)全面禁止未經許可的數字資產公司在海外開展業務,表明其堅決反對監管套利。
新規適用於所有在新加坡向全球用戶提供數字資產服務的實體,實際上強制要求正式發放牌照。這給本地Web3公司帶來壓力,迫使其要麼建立完全合規的運營實體,要麼考慮遷往更寬松的司法管轄區。
2.5 中國: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與企業Web3戰略
中國繼續推進數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計劃在上海設立國際運營中心支持跨境應用。然而,官方政策與實際操作之間仍存在差距,一些地方政府採取了更爲務實的做法。
中國企業也展現出務實精神,部分公司開始增持比特幣,或利用香港牌照繞過內地限制進入全球Web3市場。市場對人民幣掛鉤穩定幣的興趣增長,部分源於對美元穩定幣主導地位和人民幣貶值的擔憂。
2.6 越南:加密貨幣合法化與加強數字管控並行
越南正式宣布加密貨幣合法化,標志着重大政策轉變。同時,政府加強了對數字平台的管控,反映了在嚴格監控範圍內允許創新的意圖。
2.7 泰國:推進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產創新
泰國推進了政府主導的數字資產舉措。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審查允許交易所上市自有實用型代幣的提案。更引人注目的是政府計劃發行本國數字債券"G-Tokens",總規模1.5億美元,成爲公共部門主導代幣化金融創新的早期典範。
2.8 菲律賓:嚴格監管與創新沙盒並行
菲律賓推行雙軌戰略,將加強監管與支持創新相結合。政府對代幣上市實施更嚴格管控,引入影響者監管規定,同時推出"StratBox"沙盒計劃支持加密服務提供商在受控環境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