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FST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 發布 CandyDrop 第71期:CandyDrop x FreeStyle Classic Token (FST) 相關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3,000 FST 獎勵!
📅 活動時間:2025年8月27日 – 9月2日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FST 或 CandyDrop 活動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FST创作大赛#
附上 CandyDrop 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1,000 FST
二等獎(3名):500 FST/人
三等獎(5名):200 FST/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活動詳情連結: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757
【模型不是資產,責任才是?OpenLedger 的部署者責任機制解析】
在傳統 AI 系統中,模型一旦部署便很難追溯其背後的開發與訓練者,更遑論對模型輸出結果的責任歸屬。然而,AI 越來越深入關鍵決策流程,從金融交易、醫療判斷,到輿論生成、輿情幹預,模型的責任問題已經從技術爭議變成現實痛點。OpenLedger 正在嘗試一種全新的方式——通過“部署者責任機制”重新定義模型在鏈上的治理與信任邏輯。
一、鏈上模型不只是“資產”,更是“責任節點”
OpenLedger 的設計核心之一是:鏈上模型部署並不意味着擁有,而意味着責任。每一個部署上鏈的 AI 模型都帶有一個部署者的鏈上身分標識,這種身分不僅具備經濟權利(如分潤),也附帶責任義務(如風控與申訴響應)。這類似於智能合約開發者在以太坊上的責任歸屬,但更進一步嵌入到了 AI 模型的執行語境中。
(1)每個模型合約的部署者地址在調用時會被記錄,成爲鏈上公開追蹤的基礎;
(2)當模型出現誤導性輸出或遭到質疑時,用戶或社區可以針對該模型提出“歸因挑戰”;
(3)挑戰一旦成立,部署者需就其訓練數據來源、推理邏輯或行爲結果作出解釋,甚至承擔懲罰性代幣抵押風險。
二、“歸因挑戰”機制與模型問責
OpenLedger 在測試網中已引入初步的挑戰機制:任何地址都可對特定模型調用提出挑戰,並提交可驗證的輸出異常數據。此機制背後的核心理念,是讓模型調用不僅具備經濟激勵,還附加“聲譽成本”,從而倒逼部署者更審慎地進行訓練、微調與上線發布。
這一挑戰機制的鏈上執行依托於 OpenLedger 的 PoA(Proof of Attribution)系統,通過記錄模型訓練數據、驗證者參與、調用軌跡等信息,構建 AI 輸出的可審計路徑。它不僅是模型責任的憑證,也爲未來構建更復雜的鏈上模型治理打下基礎。
三、開放模型部署 vs 風控機制的平衡
當然,模型部署責任機制也意味着一定的進入門檻。OpenLedger 並不打算“一刀切”地限制部署,而是設置了多層責任權重機制。對於未經驗證或由低信譽地址發布的模型,系統將降低其展示權重與調用優先級;相反,那些通過社區驗證、訓練溯源完善的模型,將獲得更多激勵與調用機會。
這種設計在保持模型部署開放性的同時,引入社區風控與經濟博弈,最終形成良性循環:可信模型更容易獲得用戶信任,責任意識也變成模型開發者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四、小結
OpenLedger 試圖打破“模型即商品”的思維,將模型視作一種持續運行的責任節點。這種轉變或許尚處早期,但它對構建一個可治理、可信任、可審計的 AI 網路生態至關重要。在去中心化的世界裏,責任機制的設計不再依賴單點仲裁者,而是通過技術與博弈設計,爲模型賦予了“行爲主體”的社會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