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DeFi重獲避風港地位?結構性收益成市場新寵
近期中美貿易摩擦再度升級,汽車關稅被大幅提高至125%。這種程度的關稅戰爭雖非首次,但本輪"升級版"確實讓全球金融市場再次感受到了顯著的避險壓力。
各大資產類別,包括股票、大宗商品和債券市場,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避險行爲。然而,加密貨幣市場的反應卻相對溫和。這一現象引發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當前的結構性經濟摩擦中,DeFi是否正在重新獲得"避風港"的地位?
雖然過去對此觀點持保留態度,但現在我的看法正在逐步改變。以下是一些個人觀察和思考:
稅收政策松動爲DeFi帶來確定性
今年3月,美國參議院通過了一項對DeFi用戶十分有利的決議,暫時擱置了要求鏈上協議報告用戶交易信息的規定。這一決定釋放了重要信號。盡管不能完全等同於"免稅",但它意味着短期內鏈上交易的稅務合規壓力得到了緩解。
這爲用戶提供了一個微妙但關鍵的機會窗口:在監管摩擦相對較小的環境中,重建對鏈上資產配置的信心。
從某種程度上說,DeFi正在承擔起類似於傳統離岸市場作爲"低摩擦通道"的角色,爲國際資本流動提供新的選擇。
結構性收益成爲關注焦點
在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資金往往傾向於尋求"結構確定"的投資路徑,即使收益率相對較低。
這解釋了爲什麼Staking類產品重新受到關注。將資產質押在主網上獲得協議層獎勵,這種模式邏輯清晰、路徑可預測,波動性相對較小。
特別是在某些生態系統中,鏈上質押代幣還可以參與其他DeFi活動,如借貸或流動性挖礦。這樣用戶既保留了Staking收益,又沒有完全犧牲流動性。
這種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更接近"結構性理財"的鏈上邏輯:收益來源於基礎協議,風險主要集中在主網安全和DeFi合約層面,投資路徑和預期可以復用和追蹤。
鏈上透明度成爲優勢
盡管未來的稅收和監管政策尚不明確,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些鏈上記錄完整、結構清晰的協議,必然比灰色操作更具長期生存力。
一些項目雖然不是爆款,但其運作模式十分標準:用戶質押原生代幣獲得衍生代幣,然後可以將這些衍生代幣用於抵押、借貸或提供流動性。整個資產路徑可查、合約行爲公開,爲未來的合規要求做好了準備。
這種"結構性+透明度"的組合,在當前階段反而成爲了一種競爭優勢。雖然不一定能立即帶來超高收益,但能在時間維度上提供穩定性。
DeFi工具正在演變爲資產配置系統
過去,許多人使用DeFi主要是爲了"尋找套利工具",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構建"資產結構"。
例如,用戶可以質押原生代幣獲得衍生代幣,然後用衍生代幣抵押借出穩定幣,再將穩定幣用於流動性挖礦或參與鏈上實物資產項目,最後將整個過程自動複利。
這樣的操作路徑並不復雜,但它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投機行爲",而是一個鏈上的結構性收益模型,甚至可以類比爲"主動管理的組合資產"。
從這個角度來看,DeFi正在逐步擺脫"高風險高波動"的印象,向更成熟的金融工具演進。
構建"鏈上結構"的重要性
目前對DeFi的看法是:雖然不是暴利的窗口期,但可能是下一輪慢牛啓動前,最值得構建結構、積累倉位的階段。
如果你認爲宏觀不確定性將持續存在,不希望將全部資產投入高波動標的,並期望未來在稅務、合規和鏈上收益方面形成一套完整體系,那麼,搭建一個鏈上的"結構性收益組合"可能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方向。
雖然某些特定項目或代幣不一定是最佳選擇,但它們的運作機制確實具備了"可解釋、可組合、可迭代"的特性,可以成爲這種結構實驗的一部分。
雖然無法預知下一個週期何時到來,但從現在開始構建結構,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