Скануйте, щоб завантажити додаток Gate
qrCode
Більше варіантів завантаження
Не нагадувати сьогодні

Коли іноземці починають грати з китайськими Meme-кунами: міжкультурний експеримент у криптовалюті

robot
Генерація анотацій у процесі

波蘭交易員Barry最近過得挺魔幻。

他運營著一個幾百人的歐洲交易社區,十月初的某天早上醒來,群裡炸了鍋——一堆看不懂的中文代幣正在瘋狂拉盤。等他反應過來時,某個中文ticker已經衝到6000萬美元市值,群友們急得團團轉,拼命往BSC鏈充幣,卻完全搞不清狀況。

"那感覺就像看著別人發財自己連遊戲規則都沒搞明白,"Barry回憶道。

BSC鏈上的"印鈔機"時刻

數字不會說謊。10月8日那天,BSC鏈的交易量暴漲到60.5億美元,直接干到了2021年機制幣狂潮的水平。更誇張的是,當天湧進來超過10萬個新地址,其中將近70%的人都賺到錢了。

這波行情裡最會玩的就是那些中文散戶。有個哥們一週內撒網買了65種BSC上的中文meme幣,每個先丟100到300美元試水,看哪個起勢了再加倉。七天以來淨賺8.7萬刀,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廣撒網"戰術。

相比之下,歐美玩家這次真的懵了。他們習慣了跟著大KOL玩以太坊上的陰謀幣,突然冒出來這麼多帶中文名字的代幣,連意思都看不懂,更別提理解背後的文化梗了。

兩種玩法的底層邏輯

歐洲那邊玩meme幣有自己的套路。通常是幾個有影響力的團隊或KOL控大量底部籌碼,然後慢慢建社區拉盤。這種玩法穩是穩,但也意味著隨時可能被大戶砸盤,所以很難做出長期項目。

中文社區完全是另一個畫風。微信群裡講故事、搞情感共鳴、炒熱點IP,在相對"公平"的起跑線上靠情緒推動價格。這次火起來的什麼"卑微小何"“修仙”“某平台人生”,本質上都是在販賣夢想和身份認同。

Barry這樣連接中西方市場的Agency最近變得特別忙。"我的工作就是給歐洲人翻譯這些中文梗到底在說啥,同時幫亞洲項目在西方建立信任,"他說,“文化差異本身就是生意機會。”

從狗狗幣到中文幣:Meme進化史

回頭看,西方的meme幣文化其實挺純粹的——就是玩梗和反叛。

2013年的狗狗幣最初就是嘲諷比特幣太嚴肅,結果因為馬斯克等名人帶貨,2021年5月市值衝到888億美元。後來的Pepe幣也類似,從4chan社區火起來,團隊直接聲明"這玩意兒沒有內在價值,純屬娛樂"。

Solana上那些Fartcoin、Uselesscoin之類的虛無主義代幣,或者TikTok上的各種數字梗,都是這個路子——用黑色幽默和荒誕感吸引注意力。

但中文meme幣走的是情感路線。它們不是嘲諷體系,而是融入體系——把自己和某個大平台、某種集體夢想綁定在一起。"打工人"的自嘲、"修仙"的幻想、"人生逆襲"的憧憬,這些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叙事方式。

對華人來說這叫"路走寬了",但在歐美玩家眼裡,這意味著代幣的命運取決於某個"體系"願不願意拉盤,這種思維方式他們很難理解。

某頭部平台的"造富運動"

這輪中文meme熱潮不是野生的。从某位創始人的一句玩笑回覆,到官方帳號的一系列互動,再到專門的meme發行平台上線,整個過程明顯經過精心設計。

這種"階梯式"的利好釋放很聰明:前期炒熱度出圈,中期保證流動性,後期維持持續性。結果就是把原本混亂的meme幣發行變成了有組織的生態建設,讓BSC鏈持續佔據注意力焦點。

最妙的是那種"下一單說不定就財富自由"的心理暗示。當多個熱門項目同時出現時,資金並沒有明顯的虹吸效應,因為大家都相信後面還有更大的機會。這在幾個月前簡直不敢想象。

西方的meme幣更多靠運氣和社群自發狂熱,而這次BSC生態展示的是:在平台、社區、情緒三方共振下,狂歡可以被設計成一場明確的"造富實驗"。

上幣費爭議與兩大平台的"破冰"

十月中旬爆出一個大瓜。某預測市場項目創始人公開爆料,說要在某頭部交易所上線需要質押200萬枚平台幣,還得交出8%的代幣空投和25萬美元保證金。

該交易所立刻發聲明否認,還說要追究法律責任。但沒多久又發了個語氣緩和的公告,承認最初反應過激。

有趣的是另一家美國交易所的反應。他們的鏈負責人先是公開表態"項目上交易所應該0費用",結果幾天後畫風突變——正式宣布支持競爭對手的平台幣,這可是史上頭一回。

更絕的是,這位負責人還發了個視頻,demo裡專門用"某平台人生"做示例,還用中文發推說"在我們這也能開啟某平台人生模式"。原本劍拔弩張的對抗,突然就變成了"中美加密陣營破冰"的溫情故事。

當然,背後的商業邏輯很明確:亞洲市場的交易量和用戶規模到了讓西方平台無法忽視的地步,文化差異在利益面前不算什麼。

老外學中文買幣的魔幻現實

歐美媒體對這事兒報道挺多,但大部分西方散戶還是一頭霧水。即使是Barry這種長期和中文社區打交道的人,也常常"只知其意不知其義"——看得懂字面翻譯,但理解不了文化內涵。

於是出現了一些很搞笑的場景:歐美社區開發中譯英工具專門查土狗名字;YouTube上出現老外學中文買meme幣的系列視頻;有些人乾脆在群裡喊"誰懂中文快來解釋這個幣名意思"。

"這是第一次讓歐美投資者必須理解中文文化才能參與遊戲,"Barry感慨,“語言本身就是一層價值信息。”

不過他也覺得這波中文meme行情快到頭了。“持續時間越長,給交易者留下的心理陰影越重。現在這些幣已經開始往小市值、快速輪動的方向走了,這是見頂信號。”

下個風口在哪?

Barry對未來倒是挺樂觀:“中英文會繼續主導meme市場,這個格局短期不會變。但英文ticker可能會出現更多中國化的幽默和美學元素,反之亦然,文化融合是大趨勢。”

現在AI工具能幫忙翻譯社交動態、生成中文梗圖,但真正理解文化語境還得靠人。未來加密世界可能會更加多極化——Base、Solana等鏈上會出現越來越多的中文金狗,同時中文社區也會吸收西方的玩梗風格。

夾縫裡往往藏著機會。對那些能同時駕馭中西方社區文化的人來說,這場跨文化實驗才剛剛開始。

DOGE-10.84%
BTC-6.62%
PEPE-13.21%
Переглянути оригінал
Ця сторінка може містити контент третіх осіб, який надається виключно в інформаційних цілях (не в якості запевнень/гарантій) і не повинен розглядатися як схвалення його поглядів компанією Gate, а також як фінансова або професійна консультація. Див. Застереження для отримання детальної інформації.
  • Нагородити
  • 1
  • Репост
  • Поділіться
Прокоментувати
0/400
NotSatoshivip
· 13год тому
Ха, цей китайський мем-крипто дійсно вразив усіх, західні люди були ошелешені
Переглянути оригіналвідповісти на0
  • Закріпити